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

古今知夏 2025-10-24 10:52:25

英国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现象,俄军导弹只打击乌克兰第聂伯罗河左岸电力系统。俄军却没有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电力系统。 为什么,俄罗斯战略精确打击,只袭击第聂伯罗河左岸目标,就是不打第聂伯罗河右岸目标?俄罗斯军方到底想要怎么样? 先看左岸,那是乌军的 “后勤命脉”。自扎波罗热方向的拉锯战打响后,这里的铁路变电站就是往前线送弹药的关键枢纽,兵工厂也靠这儿的电造炮弹、修装备。俄军专挑这些 “关节点” 下手,450 架无人机搭配 30 枚导弹的组合拳一砸,电力系统立马瘫痪。 10 月 22 号凌晨那波袭击最典型,“匕首” 导弹带着 “天竺葵 - 2” 无人机群扑过来,卡缅斯克水电站 24 小时内挨了两炸,坝体裂得像蜘蛛网,旁边的 330 千伏变电站直接炸瘫,12 万户人家瞬间陷入黑暗。 更狠的是 “炸了修、修了炸” 的循环,有座变电站一个月里被轰了七次,乌克兰的备件早就耗光了,抢修队只能干瞪眼。 电一断,乌军的麻烦就来了。铁路运不了弹药,顿涅茨克方向的守军每天炮弹配给从 120 发锐减到 30 发;F-16 战机没油飞不起来,“海马斯” 火箭炮成了哑巴; 后方兵工厂停产 72 小时,新造的装备根本送不到前线。俄军早不跟乌军拼着抢地盘了,转而盯着电力这根 “血管” 下狠手,用最低成本耗垮对方的战斗力。 可右岸的电为啥能保住?答案藏在乌克兰西部的核电站里。那些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全靠右岸电网供血,之前扎波罗热核电站就因为断电差点出核事故,靠柴油发电机才捡回一条命。 俄军心里门清,真把右岸电网炸了,放射性云飘起来不分国界,不光要挨全世界骂,说不定还会逼得西方直接下场,这买卖太亏。 而且右岸的电是乌克兰民生的 “最后底裤”。现在乌克兰的发电量只剩战前的一半,要是连右岸的电也断了,冬天一到,老百姓没暖气、医院没备用电,人道灾难一爆发,西方就算不情愿也得硬着头皮加码援助。 俄军故意留着右岸的电,就是不想给西方递借口,还能让乌克兰人看着 “两岸两重天”,慢慢磨掉他们的抵抗心气。 这打法里还藏着谈判的算计。俄军一边炸左岸逼乌军让步,一边留着右岸的民生基础当筹码。就像 10 月那波打击前,俄军特意通过土耳其放话“再炸俄民用设施,就连右岸的电也停了”。这种 “可进可退” 的掌控力,比单纯的炮火更管用。 最妙的是,这招还能牵住乌军的后腿。乌军本来想靠跨境反击找补,炸了俄罗斯的萨兰斯克机械制造厂,让地雷产能降了四成,还烧了达吉斯坦的炼油厂。 可左岸一断电,前线补给跟不上,反击的力道立马弱了半截。地面上 134 次交火里,乌军大多只能被动防守,连波克罗夫斯克方向都拉锯了 40 回,伤亡 200 多人才守住高地。 现在的战场早不是 “谁拳头硬谁赢” 了。俄军摸透了现代电网的脆弱性,专挑 330 千伏、500 千伏的变电站这些 “神经中枢” 打,九个州同时陷入黑暗的场面,比正面冲锋更震慑人心。 而放过右岸的选择,更是把 “打与不打” 的主动权攥在了手里 — 既避开了核风险,又掐住了乌军的脖子,还留着谈判的余地。 英国媒体看不懂的 “怪现象”,其实是俄军的精准算计。炸左岸,是断乌军的 “战脉”;留右岸,是守自己的 “底线”。这场围绕电力的明暗战,早成了俄军消耗对手的核心战术,也透着这场冲突拼耐力、算细账的新门道。

0 阅读:135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