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万万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此外曾大言不惭的张忠谋也受到了教训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前脚刚高调宣布,要给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提速 —— 一边扩产能,一边搞技术升级,话音还没落地,外媒就爆出了个揪心消息:这家工厂的稀土库存撑破天也就够维持 30 天。 要是拿不到中国大陆的稀土供应,别说搞扩张了,眼下的产能都得立马停摆。这波 “先吹牛后掉链子” 的操作,直接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命门给撕开了。 估计有人会嘀咕:“稀土不就是种矿石吗?换个地方买不行?” 这话真把事儿想简单了。芯片里用的稀土,可不是随便找个替代品就能糊弄过去的。 芯片制造从头到尾,几乎离不开稀土的影子:化学机械抛光时要用到含稀土的研磨剂,光刻环节得靠稀土化合物提升精度,离子注入和先进封装这些关键步骤,更是缺了稀土根本没法推进。 就拿台积电主打的 5 纳米芯片来说,镧元素的占比就达到了 0.5%,这可不是小数点后几位的微量成分。 更别说不同工序还得用不同的稀土:造高精度传感器得靠铽,做耐高温磁体离不开镝,这些中重稀土恰恰是中国大陆的优势资源,其他地方要么压根没有,要么提纯不出符合芯片标准的品质。 更要紧的是,稀土这东西挖出来就是块 “粗料”,得经过提炼、分离等一整套复杂工序才能用。 全球超过九成的稀土加工活儿都落在了中国大陆,咱们的工厂不光能把稀土纯度稳稳拿捏在 99.99% 以上,加工成本还只有美国本土企业的四分之一。 美国自己不是没有稀土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就是个例子,可这矿石看着有分量,纯度却只有 92%,离芯片要求的标准差得远。 更要命的是,在重稀土提纯这门核心技术上,美国比咱们落后了快 30 年,想自己搞量产根本不现实。 台积电每年光是稀土就得消耗 3000 吨左右,而去年台湾省进口的稀土里,96% 都来自大陆,等于说,台湾省半导体产业的稀土供应,几乎全靠大陆托底。 魏哲家敢这么夸下海口,八成是觉得美国能帮着兜底?可现实是,美国自己在稀土这事儿上都自身难保。数据摆在那儿:美国自身 80% 的稀土都得靠进口,而这进口量里的 75%,源头都在中国大陆。 就算拉上澳大利亚搞 “稀土联盟”,砸了 85 亿美元签矿产协议,专家也早说了,想建一条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至少得等 10 到 20 年。 澳大利亚挖出来的稀土矿石,要么运到中国大陆加工,要么送到马来西亚的工厂,可马来西亚那些厂子不光技术得靠大陆支持,成本还高得离谱,根本成不了气候。 日本倒是想凑个热闹,可他们 90% 的重稀土也得从大陆买,自身都难保,哪儿还有余力帮别人。 更让台积电头疼的是,中国大陆今年 10 月刚出台了号称 “史上最严” 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这次可不是只管原材料,从开采设备到冶炼技术,全链条都纳入了管控范围。 10 月 9 日商务部发布的两项公告里,还加了条 “0.1% 规则”—— 哪怕境外生产的东西里,中国受控稀土的成分占比超了 0.1%,或者生产时用了大陆的技术、设备,将来这东西要出口,都得先拿中国的许可。 台积电的芯片里稀土含量早就超了这条线,等于生产和出口两个环节都被掐住了七寸。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记者会上回应这事时说得明白,主管部门早就把规矩讲清楚了,台积电要拿稀土,就得守规定,而且作为中国台湾的企业,更得认清楚一个中国原则,当初非要跟着美国去设厂,现在的困境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有人可能会动歪心思:能不能找第三方转口或者掺点别的货蒙混过关?这招根本行不通。 稀土有自己的 “身份标识”,就像人的指纹,不同产地的稀土在同位素比例、杂质构成上都不一样,专业仪器一检测就能辨明真假。 而且大陆对稀土产业链的掌控力远不止加工环节,从矿山开采到专利技术全是优势。 全球 58% 的稀土专利都攥在咱们手里,光独家萃取专利就有 439 项,2025 年全球新增的稀土专利里,中国企业占比更是高达 82%,想绕开这些技术壁垒根本不可能。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连 30 天的库存都撑不住,短期内又找不到替代供应,所谓的 “产能扩张” 不过是纸上画饼。 这步难棋,说到底是台积电自己走出来的。放着大陆稳定的供应链不用,非要跟着美国搞所谓的 “脱钩”,把工厂建到离稀土供应链十万八千里的亚利桑那。 现在库存告急了才想起找大陆,就得认清楚自己是中国台湾的企业,遵守一个中国原则和大陆的管制规定。 要是还抱着 “美国能救场” 的幻想,那 30 天的库存倒计时,恐怕就是这家芯片巨头美国建厂美梦醒过来的开始。 毕竟大陆的稀土管制不是要 “断供”,而是要规范贸易,只要合规合法,符合民用用途,申请都会被批准,但想踩着红线走捷径,根本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