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

信息拾者 2025-10-24 18:14:35

韩国某智库称:“既然中国可以拒绝进口美国大豆作为反击手段,韩国也可以不买中国的大白菜”。 猛的看这句话也没啥问题,但是我们分析一下,发现者根本不可行,甚至是无稽之谈。 2024年夏天的韩国超市里,一颗大白菜的价签差点让消费者惊掉下巴——近190元人民币的售价,再加上“每人限购两颗”的提示牌,让这颗泡菜的核心食材成了全民热议的焦点。 就在这时,韩国某智库抛出的言论更添话题:“既然中国能拒买美国大豆,韩国也能不买中国白菜”。这话听着提气,可背后的跨境供应链真相,远比想象中更直白。 韩国人的餐桌的离不开白菜,这话可不是夸张。泡菜对于韩国人来说,早已超越了普通小菜的范畴,从家庭餐桌到餐厅宴席,从日常三餐到节庆仪式,没有泡菜的饭桌就像少了灵魂。 而做泡菜的关键,正是新鲜大白菜。但韩国本土的白菜供应,却常年处在“看天吃饭”的被动里。随着城市化推进,可耕种的农地面积逐年缩减,年轻人宁愿进城打工也不愿下地种菜,传统农业的人力缺口越来越大。 更要命的是气候波动,台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一来,本就有限的白菜产量便会大幅缩水,价格随之疯涨。 这种依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2022年,韩国遭遇白菜歉收,紧急从中国进口了1507吨白菜救急;到了2024年,单月进口量就冲到530吨,比前年同期暴涨七倍多。这些从中国运过去的白菜,不仅填补了供应缺口,更起到了稳定物价的关键作用。 除了新鲜白菜,韩国对中国泡菜的依赖度更高——2024年前七个月,韩国进口泡菜花费9847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99%都来自中国。早在2017年,韩国泡菜贸易逆差就达4728万美元,被本土民众吐槽为“泡菜宗主国的耻辱”,而如今这种依赖只增不减。 反观中国的白菜供应,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在国内,大白菜是名副其实的“国民蔬菜”,南到海南,北到黑龙江,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大面积种植。从露天菜地到温室大棚,从传统种植到标准化培育,全年都能稳定产出新鲜白菜。 更关键的是,国内的冷链物流早已打通,南菜北运、北菜南调成为常态,一颗山东的白菜,能在几天内出现在广东的超市货架上,一颗云南的白菜,也能快速运到东北的菜市场。 对于中国菜农来说,出口韩国的白菜只是极小一部分。 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消化所有产能,小区便利店、街边菜市场、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到处都是白菜的销路。就算韩国停止采购,这些原本出口的白菜也能迅速转向国内市场,对菜农收入和整体供应毫无影响。 近年来,中国蔬菜出口渠道还在不断拓展,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一颗白菜根本不必依赖单一出口目的地。 如果真要践行“不买中国白菜”,韩国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现实难题。其他国家要么白菜产量本身有限,要么地理位置遥远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根本无法替代中国的供应规模和价格优势。 这意味着韩国市场上的白菜和泡菜价格会再次飙升,泡菜加工厂可能因原料短缺减产,普通家庭的餐桌支出会大幅增加。 而中国这边,不过是出口数据上的一个小波动,很快就能被国内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消化。 国际贸易的本质,从来都是供需关系的真实反映。 中国能调整美国大豆进口策略,是因为早就布局了南美等地的替代市场,有足够的底气和选择空间;而韩国的白菜供应链,早已和中国深度绑定,这种绑定基于市场规律,更关乎民生刚需。 一颗白菜的跨境旅程,说到底是民生与市场的双向选择,无关博弈,只关烟火气。当食材被卷入话题漩涡,最终要面对现实的,还是每个普通人的餐桌。

0 阅读:63
信息拾者

信息拾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