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杨振宁却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 这场围绕千亿级科研项目的争论,把两位物理学界的重量级人物推到了舆论前台。 一边是拿过诺贝尔奖的杨振宁,这位学界泰斗宁愿承受争议也要投下反对票;另一边是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作为项目的核心推动者,他坚持建对撞机是刻不容缓的选择。 实际上,王贻芳的立场收获了许多支持,华裔数学家丘成桐便鼎力支持他,认为这是中国科学攀至世界巅峰的绝佳契机,有希望让中国科学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王贻芳明白,要让中国在高能物理领域从跟跑迈向领跑,这件装置的建设迫在眉睫。如果错过这一良机,相关领域发展极有可能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困局。 他们争论的主角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项目蓝图确实够宏大:先建正负电子对撞机,到2040年后再升级成质子对撞机,最终会是一个周长100公里的巨环。 科学家们盼着用它制造出大量希格斯玻色子,去解开暗物质和宇宙演化的奥秘,这可是探索微观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钱自然是最大的焦点,面对杨振宁对2000亿投入的担忧,王贻芳解释说第一阶段预算其实是360亿,还能争取国际社会分担三成,这样算下来中方每年出资并不算离谱,第一阶段约30亿,第二阶段约70亿。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担心这项目会像“吸金石”,把生物医学、量子计算这些同样重要领域的经费抢走,还有人提议先建成本更低的“Z工厂”试试。 支持者们总爱提起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是那个“老前辈”为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打下了基础。 他们说这对撞机绝不是只烧钱的理论工具,能带动很多核心技术国产化,比如高性能超导高频腔、大型低温制冷机这些,而这些技术往往能派上大用场,就像上海光源在新冠疫情时帮着解析病毒蛋白结构那样。 说到底,支持者们更有个大梦想:把全球顶尖科学家吸引到中国来,打造真正的国际科学中心。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用户12xxx46
写了这么多,最有结果呢?倒底建还是不建
哈哈 回复 10-26 07:45
没有,建成早报道了,天眼都报道多少次了,那玩意比天眼耗钱多得多,但是收益很难说清楚,只是目前美国 欧洲目前都没有看到任何收益。而且目前高能物理高级人才都是国外,建了也就是一堆外国科研人员在中国花钱建的实验室做实验,收益不确定,这些科研人员能还不一定能留下来
用户34xxx31
当初建成世界最先进的风洞无疑是正确的。
用户60xxx64
其实2000亿投资并不是很惊人,哪怕一万亿该投就得投,分一、二十年实施压力没那么大,关键是科研成果的评估,值得就干。
用户55xxx27 回复 10-26 08:31
就算建成了中国自己也用不上,也是帮欧美修
古波不兴 回复 10-26 08:20
你工资多少?好大的口气,钱不你是这么花的,要花在刀刃上
用户15xxx36
还是老杨头关心国家的健康,有人是想捞取自己的利益。给老杨头点赞
书法种花双趣
对撞机之争是2012年,到2016年,提出计划的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还是不肯放弃,重新申请,杨振宁没有再反对,政府权衡后没批准,王贻芳表示:建造对撞机我用不上,但我不提的话就是没有尽到规划的责任。直至如今,杨振宁己去世,王贻芳仍在申请政府批准,前几天他还找来了欧洲科学家。现在看杨是对的,再过几年就是排准了,杨还是对的,2012年的时候的确不合适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杨是对的,浇灭了资本运作为主的项目。
柳王爷
物理感觉对生活对军事没啥用处
多点bigcat
这么专业的问题,让吃瓜群众判断提观点,有何意义?只能是搅和的不明不白。[思考]
猫咪了喵
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总体来说国家必须要有前沿科技项目,才能吸引高端人才,不然没有高端实验室,是跟你混日子啊
风起沛水
不如实实在在,王贻芳典型的商人代言人
吴哥哥
去哪儿复制黏贴的。。说了等于白说。你多看看关于这个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