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攻下半导体“高地”!安世中国这一枪改写全球芯片支付规则

曼彤说世界 2025-10-26 18:25:08

大快人心呐! 半导体开始人民币结算了! 10月26日报道,前两日安氏中国恢复供应,但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刚开始是石油天然气人民币结算,后来铁矿石、大豆等也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了! ​安世中国这一枪打得漂亮! 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安世中国敢喊出“人民币结算”,根本不是凭空硬气——这家公司手里攥着的,是半导体产业链里“绕不开”的硬筹码。它原本是荷兰恩智浦旗下的功率半导体业务,2017年被中国企业收购后,成了全球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隐形冠军”,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里的核心芯片,近20%都得从它这儿拿货。你想啊,不管是特斯拉的车载控制系统,还是小米的快充设备,少了它的芯片都玩不转,这种技术话语权,才是它敢打破美元结算惯例的底气。 之前半导体行业有个潜规则,不管买卖双方是不是中国企业,只要涉及芯片交易,默认都得用美元结算。有国内车企的采购负责人私下说过,去年美元汇率波动大的时候,光汇率差就让他们多花了近千万成本,想跟供应商谈人民币结算,对方一句“行业都这么做”就给怼回来。现在安世开了这个头,等于把“结算货币谁说了算”的标准改了——不是看美元的面子,是看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占据市场主导。 更有意思的是,这步棋跟之前石油、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根本就是一套“组合拳”。石油天然气是工业的“血液”,铁矿石是制造业的“筋骨”,半导体则是数字时代的“大脑”,这三大领域接连用人民币结算,说明咱们不是在单点突破,而是在重构产业链的“货币话语权”。之前有人说“人民币只能在贸易里用,高科技领域玩不转”,现在安世用实际行动打了脸——只要你在产业链里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你的货币就有被认可的资格。 但别觉得这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安世能做到这步,背后是近六年的技术深耕。被中国企业收购后,它没有急着扩产能,反而砸了近30亿研发资金,把功率半导体的良率从85%提到了98%,还推出了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耐高温芯片。正是因为技术上比同行领先一步,全球客户才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毕竟没人会跟稳定的核心供应商较劲,尤其是在半导体产能紧张的当下。 这事儿最该让我们清醒的是,所谓“货币霸权”,本质上是“产业霸权”的延伸。过去美元能在全球通用,是因为美国在石油、科技等领域长期垄断;现在咱们能在关键领域推进人民币结算,靠的不是口号,是安世这样的企业在技术上“啃硬骨头”,是整个产业链从“组装”向“核心制造”的转型。安世这一枪打得漂亮,更重要的是它撕开了一个口子——让全球看到,中国产业链的话语权,已经从“规模大”变成了“技术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4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