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见证下,泰国和柬埔寨签署了停战和平协议。特朗普要求排除中国代表参与签字

烟雨评社 2025-10-27 10:51:55

在特朗普的见证下,泰国和柬埔寨签署了停战和平协议。特朗普要求排除中国代表参与签字仪式的要求,泰国和柬埔寨满足了。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便东盟国家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是在美国逼迫下必须选择时,那么东盟国家会选美国。这个现实目前还无法改变。只有在美军被中国军队赶出西太平洋,没有能力再回来的时候,才能改变这个状态。不必过于计较东盟的立场,对任何国家而言,只有生存下去才能图发展。 泰国和柬埔寨在边境的柏威夏寺地区争议了快 100 年,从 2008 年开始就时不时爆发武装冲突,光是 2024 年上半年就发生了 3 次小规模交火,双方都有人员伤亡,还影响了边境贸易。 要知道,泰柬边境的农产品贸易每年能给两国带来近 20 亿美元收入,冲突一升级,关口关闭,商贩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货物烂在仓库里。之前东盟多次出面调解,都没谈出个结果,这次能签下协议,特朗普的介入是关键因素。 美国不仅承诺给泰国和柬埔寨各提供 5 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还答应帮泰国升级边境安防设备,给柬埔寨援建 2 座跨境大桥,这些实际利益让两国没法拒绝。 特朗普要求排除中国代表,其实早有铺垫。在协议谈判阶段,美国就多次对泰柬两国施压,说 “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已经够大,没必要再让其参与地区安全事务”。美国国务院还私下跟两国沟通,暗示要是让中国代表出席,之前承诺的援助可能会 “打折扣”。 泰国和柬埔寨虽然心里清楚,中国是自己重要的贸易伙伴 ——2024 年泰国对华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量的 14%,柬埔寨 70% 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有中国投资,但面对美国的施压和实实在在的援助,还是选择了妥协。 签字仪式当天,原本受邀的中国驻东盟大使最终没出现在现场,只有美国、泰国、柬埔寨三方代表出席,这种安排明眼人都能看出是在迎合美国的要求。 这事也暴露了东盟国家的两难处境。这些年东盟一直推行 “平衡外交”,不想跟中美任何一方走得太近,一方面想靠中国的市场和投资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又怕得罪美国,担心美国在军事、技术上卡自己脖子。 比如马来西亚,2024 年从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占其进口总量的 22%,同时又允许美国在其境内设立军事基地;菲律宾一边跟中国合作开发南海油气资源,一边又让美军增加在菲驻军数量。 这种 “两边讨好” 的策略,在平时还行得通,可一旦美国明确施压,要求选边站,不少国家就会倾向于美国 —— 毕竟美国在西太平洋还保有强大的军事存在,光是在日本、韩国的驻军就有 7 万多人,还有 11 艘航母中的 6 艘部署在亚太地区,这种武力威慑让东盟国家不敢轻易得罪。 有人说,只有美军被赶出西太平洋,没法再回来,这种情况才会改变。这话不是没道理,当前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盟友体系,是其能对东盟国家施压的重要底气。 比如美国在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能停靠航母和核潜艇,直接控制马六甲海峡;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基地,美军战机随时能覆盖南海地区。 这些军事存在让东盟国家觉得,得罪美国可能会面临安全风险,而跟中国合作虽然能赚经济利益,却没法直接保障安全。 不过这种局面也在慢慢变化,中国近年来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不断提升,2024 年中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已经达到美国的 70%,东风系列导弹的射程也能覆盖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只是目前还没达到能把美军彻底赶出该地区的程度。 其实也不用太苛责东盟国家的选择,对任何国家来说,生存都是第一位的。泰国和柬埔寨要是拒绝美国的要求,不仅拿不到援助,还可能面临美国的制裁 —— 美国之前就对缅甸实施过制裁,导致缅甸的大米出口下降了 30%,经济陷入困境。这种前车之鉴,让东盟国家不敢轻易冒险。 而且这些国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跟美国搞好关系,不仅能拿到援助,还能在地区争端中获得美国的支持,比如泰国就希望美国能帮自己在与老挝的湄公河水资源争议中争取更多利益。 现在来看,只要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经济影响力还在,东盟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时偏向美国的现实就很难改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会受太大影响,毕竟经济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2024 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到 6800 亿美元,比中美贸易额还高 12%,中国还是东盟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泰国和柬埔寨虽然在签字仪式上迎合了美国,但私下里还是跟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合作,这种 “表面选美,私下对华合作” 的状态,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泰柬恩怨不是一笔勾销,冲突反复证明了这点。东盟重视自主调解,马来西亚需要空间发挥,中国退一步,反倒稳了长期信任基础。特朗普强行挤进去,把功劳全揽,只会让区域国家有点反感。 信源:直新闻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