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研时总想有人可以给自己安排任务,告知细节,然后教我怎么去做,像本科一样,有人告诉原理,先带一遍再布置任务
但读研后才发现根本不会有这个过程,更多的时候是直接甩一个任务,稀里糊涂的就开始干,或者就是布置一个小事,以为做完就完了,结果才只是刚刚开始
.
比如让你看论文,以为看完就完了,却不知道重点要看什么,文献汇报怎么做,怎么做文献阅读笔记,根据引言学习研究方向脉络,顺着参考文献加深领域的了解…让做实验,但不知道怎么开始,材料哪里买,怎么好实验记录,如何整理数据..如果不是有靠谱的师兄简直一整个懵逼
.
我总以为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开始,但实际上我的了解可能不到1%,一边摸索一边干,才逐渐有了清晰的认知。有时交代给你项目就是由你负责,中间出了差错也不能用“我以为”之类的语句搪塞
.
所以,读研之后一定要主动,多思考多问,学会和模糊共存,在不确定中前进:
❶接到一个任务前先想清楚①目标是什么②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③谁主导,谁协作。不懂就问,别不好意思,别想当然,更别追求完美,在迭代中改进
.
❷搞清楚自读研目的。收集好培养方案和毕业条件,了解什么时候开题,什么时候中期,什么时候论文送审,什么时候毕业,毕业要求是什么,需要修满多少学分,要发表多少论文,论文等级,作者位次要求,提前准备,留好实习、科研考公的时间
.
❸对标国奖方向努力,拿到国奖不仅2万,对读博就业都有帮助。我本科双非,成绩不好,最后还是拿到国奖,比我优秀的你肯定也可以。入学后先了解国奖评选规则和加分细则,有的学校论文加分占比更大,而有的学校学生工作,答辩表现影响都很大
.
❹进组后尽快搞懂①课题组多少人②主要研究方向③组里资源,实验室怎么样,有几台服务器,和那些组有联系④导师在圈子里的地位,能和企业、学术界说上话吗⑤组里生态如何,师兄师姐毕业都去哪里⑥你研究方向在课题组什么位置,有那些师兄师姐和你方向相似,这些信息都是决胜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