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子千万不要以公司名义买,有一个客户十几年因个人限购,被房地产销售洗脑,用公司

无双圆月T5Pe0 2025-10-27 16:20:17

买房子千万不要以公司名义买,有一个客户十几年因个人限购,被房地产销售洗脑,用公司名义买一套公寓,现在给税局秋后算帐房产税,要从登记房产证日期算起,十几年的房产税,滞纳金可能和本金差不多了。本来是打算用来炒的,如今把自己套住,2008年的单价要1.3万/平方,现价格已降到一半也卖不出去,每年还要交几千元房产税,真是得不偿失! 最早买这套房的时候,这位客户确实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那会儿楼市行情火爆,他被房产销售员夸得兴奋不已,说什么“房价肯定只涨不跌”,还拿了个小区地图指点江山:“未来就在于眼光,这片区域价值至少翻倍!”可惜,他万万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市场环境变化如此之快,投资成了负债。 用公司名义买房,最大的一个陷阱就是房产税问题。这个客户最初没想那么多,以为只要房子升值,房产税和其他费用都是小钱,可惜他摊上了长线投资的坑。在他申请购房时,限购政策紧得很,他个人名下已经有一套住宅,没办法再买,只好听信对方建议,用自己注册的公司名义去买了这套公寓。殊不知,公司名义买入的房产从性质上来说并不属于个人财产,还要交企业房产税。更何况,他一时高估了房产价值,以为能在几年之内转手卖个好价,哪料到这一拖就是十几年。 这十几年里,房产市场经历了从高歌猛进到涨跌互现的转变。尤其是那个片区的房价,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一跌再跌,而他的房子从购入到现在,从来没有租出去过。原因也不复杂,一方面周边新建的楼盘更多更好,客户自然都去选新的地方;另用公寓来出租,本身在市场上竞争力也不足。一边是房子砸手里卖不出去,租也租不掉,另一边每年的房产税却像个无底洞一样,每次到缴税日,总让他忍不住叹气:每年几千块钱,这么多年下来,这里眼看着是赔了本还要赔钱。如今再去看当年那些花团锦簇的售楼处和充满热情的销售员,全成了镜花水月。 最糟心的还是税务局这一笔秋后算账。他一直以为自己运营的公司小、业务少,税务部门不会找麻烦,没想到一纸通知让他直接傻了眼。从买房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一笔笔房产税都累加成了一个庞大的数字。再加上滞纳金,完全顶得上当年的购房款。心痛归心痛,他也知道赖不了,毕竟合同是自己签的,手续也是依法办的,现在就是咬牙硬撑着。 为了减轻负担,他这两年做了很多努力,试图把房子卖掉,但一看来看去,实在卖不掉。房子损耗特别严重,当初没住过人也没定期打扫,装修早就过时了。即使低价挂出去,广大购房者一听是公司产权,而且还要承担高税费,立马敬而远之。中介也没办法,只能反复劝他降价,可再降,连本钱都保不住。后来他干脆一咬牙,把房子收拾了一下试着打短租,虽然每个月赚不上几千块,但好歹能稍微抵冲点房产税,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个明晃晃的例子,告诉所有人说买房一定要想清楚,特别是当有人对着你洗脑,说这样能赚那样能赚的时候,自己必须冷静下来。投资有风险,这谁都知道,但真正能够意识到潜在的代价有多大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用公司名义买房这事儿,不是不能做,但一定要权衡利弊,算清楚账本,否则像这位客户一样,想方便一时,最后只能越陷越深

0 阅读:41
无双圆月T5Pe0

无双圆月T5Pe0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