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真的要来了?中央最近发了个新消息,没提和平统一,也没说一国两制,就八个字,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话看着简单,可不轻,不是谁随便说的,是中央正式出来的,代表的是国家的方向。 中央这次不提和平统一、也没说一国两制,直接八个字“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先说说这表述背后的历史分量。2025 年刚好是台湾光复 80 周年,1945 年 10 月 25 日那天,台北受降典礼上一句 “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可是洗刷了甲午割台的百年耻辱。 就在四中全会刚结束,全国人大常委会立马定了 10 月 25 日为 “台湾光复纪念日”,用法律把这段历史钉牢,这就是告诉所有人:台湾从来就是中国的,统一是接得住历史的大事。 想想当年 “乙未保台” 的义军喊着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抗战时五万多台湾同胞回大陆打鬼子,这血脉里的统一基因从来没断过,现在中央提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就是顺着这历史潮流往前走,谁也挡不住。 再看民心,这才是统一最硬的底气。前阵子内地音乐人用台湾 “绿委” 王世坚的视频做了首《没出息》,居然在两岸网络上爆火,网友们跟着二次创作,笑着闹着就把 “两岸一家亲” 的理儿说透了。 这哪是偶然?咱们说的话、笑的点、藏在心里的乡愁都一样,文化根脉就在那儿连着。纪念台湾光复 80 周年大会开了之后,台湾的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都赶紧报道,说 “和平统一对两岸最有利”,连新加坡联合早报都讲统一后台湾民众生活会更好,这民意跟潮水似的,挡都挡不住。 有人担心 “一国两制” 是不是不算数了?看看香港就知道了。回归这么多年,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稳得很,老百姓的民主权利也实实在在,这就是 “一国两制” 的成功模样,给台湾摆着现成的好例子。 中央不提不等于放弃,而是把 “一国两制” 的实践成果攒在手里,等统一了自然能给台湾同胞更合适的安排。 现在重点提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因为到了 “更积极、更有力推进” 的阶段,就像仇长根说的,统一已经从战略布局落到具体实践了,每一步都得踩实。 再看实际动作,从来不是喊口号。领导人给郑丽文发贺电,强调要坚持 “九二共识” 反 “台独”,郑丽文立马回电说承认 “九二共识”,两党这互动就是在为统一铺路。 还有最近要拍的电影《澎湖海战》,预告片结尾直接打 “统一台湾,势不可挡”,这可不是随便拍的,是用历史告诉所有人:当年施琅能平定台湾实现统一,今天咱们更有本事完成这件大事。 这些事儿串起来看,从法律定调、文化连心到政党互动,每一步都朝着 “推进统一” 走,这哪是虚的?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提这个是不是太急?其实是时候了。咱们国家现在的实力摆在这儿,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得又稳又快,四中全会提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都是在给统一大业攒底气。 以前咱们讲 “和平发展”,是在打基础、聚民心;现在讲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基础够牢了、民心够齐了,该往终点走了。 不仅如此,这八个字里藏着 “两手准备” 的智慧。现在不提 “和平统一”,不是放弃和平,是把 “和平” 藏在 “推进” 里。 能和平统一当然最好,这是两岸同胞的福气;但要是有 “台独” 分子敢瞎闹,有外部势力敢插手,咱们也有底气收拾局面。这八个字就是告诉那些分裂势力:别心存侥幸,统一大业往前走的步子停不下来,顺者昌逆者亡。 想想香港回归前多少人瞎猜,结果 “一国两制” 实践得明明白白;现在台湾问题,中央这么步步为营,从立法到民心,从历史到现实,每一步都算得准、走得稳。 四中全会把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和 “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并列,就是说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必答题,现在已经到了 “提笔答卷” 的时候了。 以前可能觉得统一是遥远的期盼,现在看看这一连串的动作:法律定纪念日、文化传民心、政党促交流,还有国家越来越硬的实力,这哪是 “要来了”?是已经 “在路上” 了,而且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中央这八个字,就是给十四亿人吃的定心丸,更是给分裂势力敲的警钟 —— 祖国完全统一,必定实现,这是历史的规矩,也是咱们所有人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