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尺哥”找茬?有弊秒改不香吗? 最近,“卷尺哥”火了。头戴头盔、脚踏凉鞋、腰挂

城市温度记录站 2025-10-28 14:24:19

“卷尺哥”找茬?有弊秒改不香吗? 最近,“卷尺哥”火了。头戴头盔、脚踏凉鞋、腰挂小包,他手拿卷尺,奔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盯不亮的路灯、破损的井盖、难走的天桥——一边拍视频“找茬”,一边提出整改建议。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反映的问题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与整改。这种由群众自发参与的城市监督,让城市治理更精准、更有温度。 “卷尺哥”的走红不是偶然,而是群众力量与现代治理同频共振的结果。他代表的不只是一个热心市民,更是千千万万个“参与型公民”的缩影。他用卷尺丈量的,不只是城市的细节,更是治理的温度和民意的分量。城市之所以美好,不仅在于高楼林立,更在于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参与其中、提出建议、看到改变。 这背后,是制度的支撑。深圳“@深圳—民意速办”平台将500多个热线、网站整合,让市民像“网购”一样在线“下单”:提交诉求、跟踪进度、收到反馈。这种闭环机制,使市民的每一条意见都有去处、每一次监督都有回应。制度让民意可达、可见、可感,也让“卷尺哥”式的社会参与成为可能。 放眼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类似的群众参与渠道。重庆九龙坡的“院坝会”,居民与干部面对面讨论改造方案;北京团结湖街道的小程序,让快递小哥也能参与志愿服务、积攒积分。这些实践的共同点是——让“听得见的民意”成为“看得见的改变”。现代化城市治理,不只是政府单向施政的过程,更是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共同参与的过程。 “卷尺哥”现象提醒我们:治理最怕的是“视而不见”,最可贵的是“看见问题就去改”。他测量的是市政细节,倒映的却是群众对城市温度的感受。城市要有速度,更要有精度,要在“绣花功夫”中体现善治。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与其防民“找茬”,不如善用民意“修补”;对于每一个市民而言,与其抱怨问题,不如参与解决。 城市是每一个人的“家”。“卷尺哥”的出现,说明人人都能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治理的监督者、文明的推动者。每一次善意的“找茬”,都是一次社会共治的尝试;每一次“有弊秒改”,都是一次治理能力的提升。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靠人民。“卷尺哥”手中的那把卷尺,量出了问题,也丈量出了民心。只要政府善于听、群众愿意说、机制能反馈,就没有改不好的城市,也没有冰冷的管理。让“卷尺哥”不再是个例,而成为更多人的日常行动,那座城市,才会真正“有光”。 素材 超格198

0 阅读:1
城市温度记录站

城市温度记录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