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这一波又稳了!安世中国已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不过此次供货重启附带三项关键调整:一是需与安世中国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将统一采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市场订单需求激增需优先保障,对欧出货量及交货周期将做出动态调整。 说起芯片,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我们一直被“卡脖子”,西方不少国家总想着用芯片规则把我们框住。 安世中国宣布恢复对欧洲的芯片供应,可这次恢复供应,不是简单回到以前的老样子。 荷兰那边突然说安世的荷兰总部有“治理缺陷”,直接把总部的股权给接管了。 说白了就是想借着股权的事,给我们的芯片企业添堵,毕竟安世在汽车半导体领域是块香饽饽,欧洲不少汽车厂商都得靠它供货。 面对这情况,中国这边也没软着来,先是暂停了对相关企业的芯片供应,接着又缩减了稀土等关键材料的出口。 稀土这东西看着普通,却是芯片制造里的“味精”,少了它很多高端芯片根本造不出来,而中国手里握着全球大部分的稀土产能,这一下就掐住了对方的要害。 就在大家以为这事得僵很久的时候,安世中国突然放出消息,要恢复对欧洲的供应,但有三个条件必须答应,重新签专属协议、用人民币结算、国内订单得优先满足。 先说重签协议,以前我们企业跟欧洲合作,协议条款大多是人家定的,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次重签,等于把合作的规矩按我们的需求重新捋了一遍,不是他们说啥就是啥了。 以前不管是买芯片还是卖芯片,基本都得用美元,中间绕一圈不说,还得看美元汇率的脸色,现在直接用人民币,等于我们在芯片贸易里,把货币的话语权攥回了一部分。 最关键的是国内订单优先,这意味着以后安世造出来的芯片,得先满足我们国内的汽车厂、电子厂这些企业的需求,等我们自己够了,再往欧洲运。 以前都是先保证国外订单,现在反过来了,这就是把主动权握在了手里。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啥荷兰那边愿意接受这些条件?其实核心还是我们自己的芯片产业硬气了。 这两年国内不少半导体企业都有了突破,比如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工艺产能一直在提升,还有不少企业在汽车半导体、功率半导体这些领域慢慢站稳了脚跟。 以前我们怕断供,是因为自己造不出来,现在我们有了自主的产业链条,就算外面断供,国内企业也能顶上一部分,这种底气才让对方不得不坐下来谈。 而且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欧洲的汽车厂商要是一直拿不到安世的芯片,生产线就得停,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他们要市场,我们要规矩,这才有了这次的“条件式恢复供应”。 这事最值得说的,不是我们恢复了供应,而是我们从以前的“被动挨打”变成了现在的“主动立规矩”。 以前西方总说要按“规则办事”,可那些规则基本都是他们定的,专门用来限制别人,现在我们也学会了用他们的逻辑反制,你能用股权说事,我就能用供应链和市场说话。 你能用规则卡我,我就能用合作条件重新定规则,这种转变,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国内半导体产业链一点点攒起来的实力。 自主供应链就像我们手里的底牌,有了这张牌,不管对方怎么出牌,我们都有底气接招。 当然,我们也得明白,芯片领域的竞争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的转变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不少坎要过。 以后的合作,得按平等的规矩来,我们的市场、我们的产业链,就得有我们的话语权。 当我们的企业能造得出、当我们的产业链能扛得住,规矩自然就由我们来定。 这大概就是中国芯片产业最硬气的地方,你有你的手段,我有我的底气,合作可以,但得按规矩来,而这规矩,我们得一起商量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