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镜头,美国财长冷静下来终于说出了心中的话:中国是美国在现代史上从没见到过这么强大的国家!其意思就是中国是现代史上真正强大的国家对于美国来说! 美国不想承认,但这话现在已经瞒不住了。中国不是强大,是超出了他们所有对手的想象。 从稀土出手,看似只是一个资源出口的调整,其实是一次极其精准的博弈反击。 10月初,中国商务部宣布加强稀土出口许可管理,新增管控元素和技术材料。 这个消息一出,华盛顿直接炸锅。道琼斯指数当天暴跌800多点,像是被扼住了咽喉。 美国85%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提炼技术更是有九成要靠中国企业。这不是对手间的竞争,这是命脉上的依赖。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急了,马上放话: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这是威胁吗?是的。但更像是慌了的反射性动作。 他们在赌中国会怕,可中国没有退。 因为中国知道,美国现在最怕的不是关税战,而是“管不住的中国”。从冷战到反恐,从苏联到塔利班,美国面对的从来都是局部优势的敌人。 苏联军队强大,但经济单一,粮食靠进口。塔利班抗美,但没技术、没市场。可中国不一样,它是一个经济、技术、军事、外交全面推进的国家。 美国的传统手段开始失灵了。制裁?中国内循环已经撑起七成GDP。断供?中国自己能造光刻机、造芯片,连AI芯片也能绕开封锁搞研发。 拉盟友?欧盟现在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光是德国车企的供应链中断成本就可能上涨15%,法国、意大利甚至已经在私下打听中方的“例外许可”可能性。 美国财长的那句话,其实是一种认输。 在公开场合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他知道,美国再也不能用过去的方式对付中国了。 而这一切的起点,是一次看似平常但极具战略性的稀土出口管制。中国不是第一次打稀土牌,但这一次操作的精准程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 不仅管控种类变多,连技术参数都列入了出口许可范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使你拿到了矿石,没有中国的技术,你也做不出高端材料。 而美国的计划,被掐住了咽喉。 他们原本想将供应链从中国迁往越南、墨西哥,还搞了所谓“稀土联盟”。可到了最后发现,哪怕是在墨西哥组装,核心材料还得从中国进; 越南那边刚建好的加工厂,核心设备也得从中国买;甚至连美国本土投资的稀土项目,到提炼那一步也只能求助中国的“绿色提纯技术”。 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较量,而是一场规则与底牌的对决。美国习惯了制定规则,而中国现在不仅能玩规则,还能改规则。 这也是贝森特在吉隆坡私下最焦虑的一点。 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的会谈中,美方提出了“阶段性缓和”的建议,希望中国在稀土出口上“适度放松”。 而中方的回应冷静而坚定:不是不出口,而是要合理出口。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战略逻辑的深层变化。从资源出口国到技术主导者,中国用了50年。 从1972年徐光宪提出“级联萃取法”开始,到现在主导全球稀土交易定价机制,这条路走得不快,却走得极稳。 曾经为了出口份额,中国企业互相压价,环境污染严重,国际上说中国“低端原料倾销”。 可现在,中国不仅掌握稀土定价权,还打通了从原矿提炼到高端永磁材料再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 这就是一个美国前所未遇的对手。 他们曾经以为,中国的崛起只是“世界工厂”的升级版。可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规则”的挑战者。 它不仅能生产产品,还能输出技术、输出标准、输出方案,从“一带一路”到金砖机制,从人民币跨境支付到绿色能源合作。 美国最不愿看到的画面,正在一帧一帧变成现实。而中国面对这一切,越来越淡定。 10月18日,吉隆坡会后,道指反弹了2%。市场以为中美缓和了。但真正懂行的人知道,那只是短暂的技术修复。 深层的对抗,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