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专家征得了一幅书法残卷,估价25万,结果拍卖时流拍。多年后,这幅书法

代天谈历史 2025-10-29 17:03:24

1997年,专家征得了一幅书法残卷,估价25万,结果拍卖时流拍。多年后,这幅书法的正品被故宫以2200万优先购买,结果却有人说:故宫花重金买了假货。 《出师颂》是章草书法的代表作,全文抄自东汉史岑的颂文,笔法方正古朴,像刀刻在纸上似的。传统上,大家都归功西晋的索靖,他是书法大家,字写得遒劲有力,影响了一堆后辈。可严格说,这存世本是隋代人摹的索靖风格,无款识,所以真伪争论从没停过。流传下来,它进了清宫,成了皇家珍藏。1922年溥仪出宫带走一批东西,这轴也跟着流出。1945年左右,不知怎么的,被人分成前后两段,散落民间。前半是正文,后半带元代张达善的题跋。 1997年,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去地方征集拍品,一个年轻人扛着从古玩市场淘来的残卷上门。那是后半段,只剩题跋和印章,花了3000块从老人那儿买的。专家拓晓堂一看,纸张古旧,装裱皇家范儿,印章对得上清宫旧藏。他带回细看,确认是《出师颂》的尾巴部分,章草释文痕迹明显。嘉德决定上秋拍,估25万到30万起步。结果呢?拍卖那天,从头到尾没人抬牌子,直接流拍。拓晓堂不死心,四处推介,好歹让一个收藏家低价接手。 转眼六年过去,嘉德又征到前半轴,正文部分。卖家是个上海收藏家,花5500块从天津人那儿买的。嘉德起拍550万,竞价一路飙,到2200万成交。消息一出,故宫立马行使文物优先购买权,咬牙花这笔钱收回来。为什么这么急?因为这轴是清宫流出,鉴定过是隋代真迹,补齐了故宫的书法空白。徐邦达这样的老专家亲眼瞧过,拍板说值,文化部也批了。交接那天,简单仪式,轴卷进了漱芳斋,准备跟残卷配对。 争议来得快,主要三点。第一,真假问题。有人说,这轴无落款,笔法虽古,但跟索靖真迹对不上,纯属赝品。南方媒体采访几个专家,直言只值1万块,搁那儿嘲讽故宫眼瞎。第二,作者归属。索靖是晋人,这轴纸张测定1500年,隋代摹本罢了,炒成索靖真迹纯属抬价。第三,过程猫腻。传闻故宫副院长儿子在嘉德工作,父子联手操控拍卖。结果呢?副院长肖燕翼赶紧澄清,儿子在小部门,压根没沾边。嘉德也发声明,鉴定报告全公开,徐邦达的权威摆那儿,海内外公认“辨画第一人”,他点头的东西,谁敢轻易推翻? 嘉德没惯着这些谣言,直接起诉那家媒体散布不实言论。法庭上,证据一摆,鉴定书、流传谱系全上,法官判媒体道歉更正。渐渐的,风波平了。专家们反复强调,无款古籍不分真伪,只看年代和艺术价值。这轴章草保存完好,桥接了汉晋书法,搁国际拍行也值千万美元。质疑者呢?多是门外汉,爱拿价格说事儿,却忽略文物是国家根基,不是私人玩具。想想看,搁民间,它早晚拆零卖掉,进了公家,才是老百姓的共有财产。 后来,嘉德20周年时,忆起那残卷,联系上当初的藏家。俩人一合计,干脆捐给故宫。2017年左右,残卷回归,正文题跋终于合体。徐邦达2005年走了,临终前还念叨文物得公家管。拓晓堂退休后,继续讲课,提醒年轻人,眼光得准,心得正。现在,《出师颂》搁故宫珍宝阁,排在《平复帖》后头,游客排队看,导览员讲着它的辗转。

0 阅读:57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