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终于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10月28日,乌军总参谋部宣布,亚速军在波克罗夫斯克以北击退俄军大规模进攻,这是两个月来首个重大胜利。 波克罗夫斯克绝非普通战场,作为顿巴斯交通枢纽,控制此地就能切断乌军南部补给线,难怪俄军会投入12万精兵猛攻。 此次战斗中,俄军出动29辆坦克装甲车,向沙霍沃村和弗拉基米罗夫卡村发起冲锋,攻势极为猛烈。 但俄军犯了致命错误,装甲部队缺乏步兵协同,刚闯入乌军预设的反坦克雷区就陷入混乱。 乌军则早有准备,依靠坚固阵地固守,无人机在空中精准定位俄军目标,引导炮兵实施覆盖打击。 北约援助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发挥奇效,近距离击穿俄军坦克侧甲,弹簧刀巡飞弹则专打装甲车引擎。 经过6小时激战,乌军最终获胜,击毁俄军2辆坦克、12辆装甲车和1辆装甲运兵车,俄军伤亡约300人。 相比之下,乌军损失不足50人,阵地完好无损,这场胜利极大提振了前线乌军的士气。 消息传出后,北约迅速表态,承诺追加15亿美元军事援助,补充乌军急需的弹药和装备。 而波克罗夫斯克的整体战局仍处于白热化,俄军虽此次受挫,但仍握有兵力优势,12万大军并未撤离。 乌军这边仅有6万守军,还动用了所有预备队,后续能否守住这座关键堡垒,仍是未知数。 俄军进攻受挫的深层原因,除了战术失误,还在于装甲部队缺乏有效防空掩护,遭乌军无人机持续袭扰。 乌军则将防御战术发挥到极致,雷区、阵地、无人机、炮兵形成立体协同,让俄军难以突破。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联合国呼吁双方回到谈判桌,美欧多国支持乌军抵抗,俄方则称战斗仍在持续。 此次胜利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成功,更让乌军获得了急需的喘息之机,为后续防御争取了时间。 但从整体战局来看,俄军仍占据主动,波克罗夫斯克的战略价值让其不会轻易放弃进攻。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为乌军胜利欢呼,也有人担忧长期“绞肉”大战会让更多人失去家园。 在我看来,这场胜利虽能提振士气,但难以改变顿巴斯地区的整体态势,双方实力差距仍客观存在。 未来,俄军大概率会调整战术,加强步兵与装甲协同,而乌军则需依赖外部援助维持防御。 战争的本质是苦难,无论哪一方推进,最终承受损失的都是普通民众,停火谈判才是唯一出路。 希望双方能抓住此次战役间隙,放下分歧回到谈判桌,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让战火早日平息。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