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宁愿流亡12年,也放话绝不向中国求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原本应该作为座上宾出席会场的穆沙拉夫却在开幕式前夕遭遇了九年统治以来的最大危机,并在开幕式十天之后被迫辞去总统之位流亡海外。 这可不是他跟中国关系不好,恰恰是这位铁腕总统的用心良苦,里面藏着对国家的责任,也藏着对中巴友谊的珍惜。 穆沙拉夫 1999 年靠军事政变上台,虽然当了九年总统,可政权的合法性一直被政敌盯着。2007 年 10 月总统选举后,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迟迟不承认他当选合法,他没办法,只能宣布全国紧急状态,解职了 60 多名不配合的法官。 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法律界和宗教势力联合起来上街抗议,后来又出了 “红色清真寺事件”,宗教极端分子袭击警察,他派兵镇压,彻底把宗教势力推到了对立面。 到 2008 年 2 月议会选举,他支持的政党直接落败,前总理贝・布托的人民党和谢里夫领导的穆盟(谢里夫派)结成联盟,铁了心要搞掉他。 7 月份,联盟宣布启动弹劾,手里已经握了 340 到 350 名议员的支持,而宪法规定只要 295 票就能成功弹劾,他已经回天乏术了。 更寒心的是美国,以前靠着他反恐一直支持他,这时候突然说 “不干涉内政”,等于断了他最后的外援。 有人可能不懂,他跟中国关系那么好,求帮忙咋了?要知道,穆沙拉夫在位时,中巴关系好到骨子里。他自己都说,巴基斯坦经济能起来,全靠中国朋友的帮忙。 2004 到 2005 年,巴基斯坦 GDP 增长率飙到 8.6%,是几十年里最好的成绩,这背后全是中国的无偿援助和合作支持。 汶川地震的时候,巴基斯坦把全国的帐篷都运来了,这份情穆沙拉夫比谁都清楚。可正因为关系好,他才不能开口。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中国向来不干涉别国内政,要是自己为了保住位置求中国出手,不光会让中国背上 “干涉巴基斯坦内政” 的骂名,还会让政敌抓住把柄,说他靠外国势力打压同胞,到时候国内更乱,说不定还会连累中巴多年的友谊跟着受损。 他后来解释的时候说得实在:“我不能因为个人遭遇,就搅乱中巴两国的关系,这份友谊得建立在平等上,不能沾个人利益的脏水。” 再说他对国家的责任。当时他手里其实还有一张牌 —— 宪法赋予的解散议会的权力。可他的法律顾问和前执政党领袖都劝他别用,说那样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老百姓会彻底失望。 穆沙拉夫自己也明白,要是硬扛弹劾,议会和政府对着干,军队夹在中间,巴基斯坦说不定会陷入内战,到时候经济垮了,反恐也没人管,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他执政这九年,好不容易把 GDP 翻了两番,让国家经济走上正轨,要是因为自己的权力斗争毁了这一切,那才是真的对不起国家。 所以他选择辞职,不是怂了,是不想让国家为自己买单。这种时候要是向中国求助,看似能解自己的围,实则是把中国拖进巴基斯坦的内部纷争,最后受损的还是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这是他绝对不能干的事。 后来的 12 年流亡生涯,穆沙拉夫过得有多苦,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辗转十几个国家,先是在英国,后来又去迪拜治病,时刻被国内的通缉令盯着。 2013 年他试着回国,结果刚落地就被逮捕,一关就是大半年,后来还被特别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这在巴基斯坦历史上都是头一回。 那时候他身体已经垮了,心脏病反复发作,可就算难成这样,他还是没向中国伸过一次手。有人问他后悔不,他说:“我是巴基斯坦的前总统,就算流亡,也得保住国家的体面,不能让中国朋友因为我为难。” 对比美国的做法,更能看出穆沙拉夫的用心。当年美国靠他反恐,给点援助就指手画脚,一旦巴基斯坦新政府表示愿意继续反恐,美国立马就抛弃了他,这种利益至上的 “友谊” 根本没法跟中巴比。 穆沙拉夫就是看透了这点,才更珍惜中巴之间不掺杂质的感情。他知道,中巴友谊是两国人民攒下来的,不是用来解决个人政治危机的工具。 要是自己破了这个例,以后巴基斯坦再跟中国合作,难免会被人说三道四,这才是对国家最大的不负责。 其实穆沙拉夫心里比谁都在乎中巴友谊。他在位时,力推和中国的经济合作,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民生项目,只要是中国参与的,他都亲自督办。 他常说:“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可靠的朋友,这种朋友不是用来麻烦的,是用来珍惜的。” 所以在自己最难的时候,他宁愿一个人扛下所有,也绝不让这份友谊沾染上政治斗争的污点。 12 年流亡,从铁腕总统到被通缉的流亡者,穆沙拉夫失去了权力、荣耀,甚至差点丢了命,可他守住了对国家的责任,也护住了中巴友谊的纯粹。 他用自己的倔强证明了,真正的友谊不是锦上添花,更不是雪中求炭时的依附,而是危难时刻的体谅和守护。这样的总统,就算身处逆境,也值得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