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乌克兰又绷不住了。10月28日,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长科列茨基公

岩哥讲故事 2025-10-29 23:45:47

万万没想到,乌克兰又绷不住了。10月28日,乌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董事长科列茨基公开诉苦——俄军连炸能源设施,今冬得额外进口40亿立方米天然气,还得找19亿美元融资填窟窿。同一天,俄军导弹又砸向波尔塔瓦州的天然气处理厂,这是10月第七次针对能源设施的打击。工人们踩着瓦砾抢修,可破坏速度比修复快得多——今冬能不能稳定供气,全看运气。 您说这仗打了一年半,乌克兰一个天然气储量排欧洲前五的国家,咋还能闹“气荒”?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乌克兰虽产气,可70%的开采和输送设施都在东部和南部——刚好是俄军重点“关照”的战场。哈尔科夫的输气管道炸了修,修了炸,现在连备用线路都剩不了几条。就像家里水管总被砸,修得再快也跟不上漏的速度。 2024年我去波兰华沙调研能源贸易时,碰到位乌克兰能源商人伊万。他蹲在仓库里抽着烟说:“我们7月订了德国的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天然气的简称,将气态天然气冷却到零下162℃成的液态,方便运输),结果俄军8月炸了敖德萨港的接收终端,船运不过来,现在只能找波兰中转,每立方米贵了0.8欧元。”他的公司负责给基辅供热,现在账上躺着3000万格里夫纳(约合78万美元)的缺口——钱没到位,设备修不全,老百姓过冬要挨冻,这锅到底该谁背? 那问题来了,西方援助能救急吗?我看悬。欧盟今年给乌的能源援助预算早花完了,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被问“要不要追加”时,只说“要看乌克兰的反腐进展”。美国更现实,国会卡着对乌援助法案不放,理由是“钱可能打水漂”。伊万跟我说:“以前欧洲买乌天然气,现在乌得求着欧洲卖LNG——这世道,真是风水轮流转。” 更深层的矛盾在这儿:乌克兰把能源设施当“战争筹码”,可越炸越穷。修复设施要钱,买气要钱,钱从哪来?只能借债。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简称,全球主要金融援助机构)放贷要看还款能力,乌现在GDP掉了30%,拿什么抵押?老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乌克兰是“巧妇难为炸后炊”——设施炸没了,钱也没了,拿啥给老百姓供暖? 波尔塔瓦州的老人玛丽娜跟我说:“去年冬天我们烧木柴,今年木柴涨了三倍。要是再没天然气,只能裹着毯子看电视了。”她的话比数据更扎心——能源战的代价,最后全落在普通人头上。乌克兰的困局,本质是“战争消耗”和“民生需求”的死磕:要反击,就得炸设施;要民生,就得停反击。两难选其一,选哪个都是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8

评论列表

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

5
2025-10-30 02:54

活该,你炸别人的时候,难道还想别人会放过你吗?说到底受冻的是乌百姓,那些乌高官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猜你喜欢

岩哥讲故事

岩哥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