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 美联储对外公布了 财联社10月29日电,“美联储传声筒”NickT

红楼背疏影 2025-10-30 11:16:47

新消息 美联储对外公布了 财联社10月29日电,“美联储传声筒”Nick Timiraos表示,10月的FOMC会议在以下方面有些不同。9月的点阵图显示了委员会内的分歧:大多数人倾向于继续降息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没有降息的必要。 今年9月美联储点阵图公布后,市场发现异常:19位票委中,7位主张年内再加息一次,8位明确反对,其余4位态度摇摆。 这种分裂程度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少见。当时市场期望10月数据能提供决策依据,不料政府停摆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发布。 本次政府停摆始于10月15日,截至目前已持续两周。美国劳工统计局、商务部等机构停摆,原本10月28日公布的9月核心PCE通胀数据、11月3日发布的非农就业报告均推迟发布。部分观点认为数据延迟影响有限,但对美联储而言,缺失数据如同飞行员失去仪表盘。 2013年曾发生过一次政府停摆,当时也影响了非农数据发布,但影响程度远小于此次。2013年停摆仅16天,且当时美联储点阵图分歧较小,多数官员倾向退出量化宽松。 本次停摆恰逢FOMC会议关键节点,且官员分歧本就尖锐。更关键的是,2025年美国经济处于敏感阶段:上半年GDP增速2.1%,较去年放缓0.8个百分点,通胀虽回落至3.2%,但距2%的目标仍有差距。 数据断供直接加剧了“鹰鸽之争”。鹰派代表、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近期公开表示,“即便数据缺失,基于上半年通胀韧性,仍应继续加息以防控风险”。 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今年二季度美国服务通胀同比达4.5%,房租、医疗等刚性支出居高不下。鸽派同样有充分依据,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反驳:“缺乏数据支撑即加息,属于盲目决策。” 其依据为9月民间机构ADP就业数据已显疲软,预估新增就业仅15万人,同比下降20%。市场对此高度敏感,10月29日美股呈现分化态势,标普500指数震荡微跌0.004%,而科技股主导的纳指逆势上涨0.55%,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反映出市场对政策不确定性的差异化应对,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的12月降息概率也随鹰鸽表态波动,一度从90%回落至71%。 这种立场分歧,实质是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的遗留影响。作为第47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推行“大减税+强基建”政策组合,2023年还要求美联储维持低利率。 这直接导致2024年通胀反弹至5.1%,美联储被迫紧急加息三次。当前官员的立场分歧,本质是对“前任政策遗留问题”的不同解决思路之争。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场货币困局已溢出美国本土,冲击全球地缘政治。典型案例为亚太地区,韩国央行原本计划11月跟随美联储调整利率,目前已宣布“暂停决策”。 日本央行面临较大压力,日元兑美元汇率已跌至152:1,若美联储突然加息,日元贬值压力将大幅上升,可能引发东亚货币竞争性贬值。 军事领域的连锁反应也在显现。美国国防部近期宣布推迟下一代驱逐舰“朱姆沃尔特”级的采购计划,理由是“预算不确定性增加”。该驱逐舰单艘造价38亿美元,原是美军“印太战略”的核心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近期逆势上涨5%,市场预期“数据缺失可能使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军工订单更具保障”。这种“军事与货币的捆绑关系”,比单纯的利率调整更值得关注。 不少媒体称“美联储可能推迟决策”,但实际该概率极低。美联储有不成文规则,“会议必有明确结果”,即便维持利率不变,也需向市场释放明确信号。 最大可能为,本次会议维持利率在5.25%-5.5%区间,声明中将删除“基于数据调整政策”的表述,改用“谨慎评估经济前景”等模糊措辞。 从历史经验看,数据真空期的政策决策往往埋下风险隐患。1995年,美联储曾在缺乏核心通胀数据的情况下降息,半年后通胀反弹至3.8%,被迫再次加息,引发股市震荡。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也曾出现类似数据断供,美联储误判经济形势,因降息滞后导致危机扩大。这些历史教训,本应被充分吸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美联储传声筒”:美联储10月会议缺乏关键数据促使委员们改变立场 财联社2025-10-29 21:10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