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是心梗的“预警器”?医生:耳朵出现这4个症状,抓紧去医院 “耳朵一歪,心脏报

昌勇下 2025-10-30 15:56:25

耳朵是心梗的“预警器”?医生:耳朵出现这4个症状,抓紧去医院 “耳朵一歪,心脏报警?”这话一出来,不少人眉头一挑,心里嘀咕:耳朵管得了心脏的事?谁信啊?可还真别不信,世上的事儿,有时候就跟江湖一样——你以为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近些年,医院门诊中不乏这样的患者:耳垂皱了、耳朵发紫、耳根疼痛、听力突然下降,本以为是小毛病,结果一查,竟然是心梗的前奏。中医讲“肾开窍于耳”,西医说“心脑同源”,这耳朵啊,还真不是个摆设。 那耳朵到底怎么就成了心脏的“探子”?这背后的门道,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听我这老中医慢慢道来,既有江湖的快意,也有医理的深沉。 话说回来,普通人常有个认知误区:心梗嘛,不就是胸口疼、冒冷汗?这耳朵出点状况,谁能往心脏上联想?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国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曾刊登研究,发现耳垂上出现一条对角线状皱纹(又称“Frank征”)的人,有较高概率患有冠心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美国一项对千余名受试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Frank征的人群中,心血管病变发生率高达70%以上。 而在我等中医看来,这也不难解释。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上于头,气血不畅、瘀阻耳络,自然有形于外。耳垂变形、颜色异常,正是内在气血失调的表现。老祖宗留下的诊法里,望耳色、察耳形,早就有之。 那么,耳朵到底出现哪4个症状,需要我们警惕? 一者,耳垂出现斜线皱纹。这不是老年皱纹,而是气血淤滞的警示。中医讲,“血行不畅,形于外”,这皱纹若呈斜形、一眼望去就割裂耳垂的完整,那就要留心内脏之气是否虚衰,尤其是心与肾之交。 二者,耳朵发紫发暗。这不是冻着了,也不是皮肤病,而是“血瘀”之象。西医解释,这是因血氧含量下降,微循环不畅,耳部供血不足。中医则云:“血不荣脉,色必晦暗。”若耳色紫滞不泽,尤其伴有胸闷心悸,便不能等闲视之。 三者,耳根酸胀疼痛。不少人误以为是颈椎病,其实这也可能是“心肾不交”所致。耳根周围布满微细血管,若心脉受阻,气血逆乱,便会有胀痛感。西医也指出,耳根区域是颈动脉与面动脉交汇之处,若有粥样斑块,也会引发牵连痛感。 四者,听力突然下降或耳鸣如蝉。这可不能简单当作“年纪大了”的自然衰退。中医有言:“耳鸣耳聋,肾虚为本,心火为标。”若听力骤降、耳鸣不断,可能是心肾失调、气血失濡的信号。西医研究也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约有18%在一年内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个活生生的案例。2017年,广州一位年仅45岁的企业高管,某日晨起发现耳垂青紫、隐隐作痛,本以为是睡姿不当,结果当天下午突发心梗。所幸抢救及时,捡回一命。这事儿后来被《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做成了典型病例,提醒医生多观察细节。 那耳朵的问题,真能早发现心梗吗?答案是:不能百分百,但确实是个“蛛丝马迹”。中医讲“未病先防”,便是如此。察其外形,探其内病,耳朵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五脏的气血盛衰。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熬夜、应酬、焦虑、暴饮暴食,早已将五脏六腑折腾得疲惫不堪。心脏就像一位被逼太紧的武林高手,外表看似无恙,内里却早已气息奄奄,耳朵正是它发出的求救信号。 那我们平常该如何保养这身骨肉? 老夫行医数十载,常言一句话送给病人:“养心者,先调神;护心者,先养气。”意思是,情志内敛、气血调和,才是根本。熬夜、暴怒、嗜酒三者,是心脉大敌,须得戒之。 平日里可常揉耳垂,按压耳门、听宫、翳风等穴,以通气血;晨起一杯温水,助心脏启动;保持愉快心态,不妄喜、不妄忧,心神自定。 耳朵虽小,却是五脏之端。心有疾,耳先知。倘若你哪日照镜子时,发现耳垂多了一道皱,耳根莫名发沉,耳色发暗,耳鸣不止,切莫等闲视之。 这世道如江湖,高手过招,往往一招定生死。养生亦如行走江湖,需步步留心,时时警觉。 耳朵若动了风声,心脏便不远矣。听懂这风声的人,才能活得久远。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