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丨拆了保温板,打开邻里和谐门】“以前上下楼总提心吊胆,生怕撞到那块保温板,现在楼道敞亮了,心里也跟着踏实!”近日,安居苑社区居民看着焕然一新的楼道,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保温板,曾牵动着单元12户居民的心,引发了一场邻里纠纷。最终,在北京中路派出所牵头,多方力量携手联动下,这场纠纷圆满化解,成为基层治理中以“小切口”破解“大民生”难题的生动典范。 今年10月,安居苑西区1-3单元的平静被一块保温板打破。102室的杨先生,因单元门长期损坏无法闭合,每到冬季,家中室温比邻居低4-5℃,阴冷潮湿的环境让他苦不堪言。为改善居住条件,杨先生自行在楼道公共墙面加装了泡沫保温板。可他没料到,这一举动竟引发了连锁反应,泡沫保温板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其易燃属性还违反了消防标准,很快便遭到了其他居民的集体投诉。面对质疑,杨先生却坚持“自家门口加装,不影响他人”,拒绝拆除保温板,双方协商陷入僵局,邻里关系也随之紧张。 “基层矛盾无小事,每一件都连着百姓的民生福祉。” 纠纷发生后,北京中路派出所第一时间行动,迅速联动社区、金凤区消防大队、综合执法中队、司法所及物业办,组建起专项调解组,一场针对性的化解工作就此展开。调解组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从“精准溯源定责”破题:金凤区消防大队上门实地核查,出具《隐患整改告知书》,清晰指出泡沫保温板的易燃风险;综合执法中队依据相关法规,明确认定保温板占用公共空间的事实;派出所通过调取监控,锁定了物业未及时维修单元门的责任;司法所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业主共有权”“相邻权”为依据,搭建起严谨的法律论证框架,为调解提供坚实法律支撑。 与此同时,“靶向问诊知需”同步推进。一方面,调解组工作人员多次与杨先生深入沟通,耐心倾听他的保暖诉求,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另一方面,社区网格员启动“敲门行动”,逐户走访单元其余11户居民,细致摸清大家在“安全保障、通行便利、人文关怀”三方面的核心需求,为后续调解筑牢民意基础。 掌握了事实真相与居民诉求后,一场“多方协商会”如期召开。杨先生、居民代表围坐一堂,消防、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全程在场,提供专业支持,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协商,从情绪对抗平稳转向理性沟通。协商中,司法所调解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条款,向杨先生清晰解读其行为的法律后果;消防大队则结合全国典型火灾案例“以案释法”,让“消防安全红线不可碰”的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单元门损坏这一矛盾根源,综治中心积极推动,创新性建立“物业履职+民生保障”双解机制:一方面协调物业办,将小区52个单元门维修纳入“老旧小区提质改造”项目,从源头解决单元门漏风问题;另一方面,为杨先生提出“室内合规改造”替代方案,引导他采用防火岩棉板,既满足保暖需求,又符合安全标准。派出所民警则以“邻里守望”为切入点,开展情感疏导,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彼此的难处。最终,杨先生主动拆除违规保温板,物业承诺履行单元门维修与墙面修复责任,其他居民也表示支持杨先生的合规改造计划,实现了矛盾化解、权益保障与邻里关系修复的“三重成效”。 一块保温板的拆除,打通的不仅是楼道的物理空间,更消融了邻里间的心理隔阂。这场看似微小的纠纷调解,犹如一把“金钥匙”,解锁了基层治理的“协同密码”——以党建为引领,让专业力量精准下沉,用法律划清边界,用事实破解症结,用情感连接人心,就能将“邻里忧”转化为“和谐景”。 安居苑社区书记常立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固化多元联动机制,构建‘事前风险排查、事中协同处置、事后跟踪回访’的全链条治理闭环。同时,把‘枫桥经验’的精髓融入日常工作,用精准服务回应民生期待,以点滴行动绘就更有温度、更具精度、更富力度的基层善治新图景。” @平安宁夏 @平安银川 金凤公安基层动态这里是银川遇见金凤 遇见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