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50年,便衣警察高俊峰买烟时,发现烟铺的老板坐姿端正,看报纸时,双手

韫晓生 2025-10-31 14:56:57

[微风]1950年,便衣警察高俊峰买烟时,发现烟铺的老板坐姿端正,看报纸时,双手还举到胸口,就感觉不对劲,暗想:“这人有问题!”   (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审理“李闻血案”漏网凶犯经过)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各地还潜伏着不少旧社会的残渣余孽,高俊峰负责北京前门一带的治安,每天穿着便服在街巷里巡查。   那天他本想在烟铺买包 “大前门”,可刚进门,老板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让他瞬间警惕起来——这哪是普通商人的模样,分明藏着猫腻。   先说说烟铺的位置,就在前门大街旁边的一条胡同里,门面不大,挂着 “老王烟铺” 的木牌,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自称 “老王”,说话带着点南方口音。   高俊峰之前也来过几次,每次老板都笑脸相迎,看着挺和善。   可那天不一样,高俊峰推门进去时,老板正坐在柜台后的椅子上看报纸,见有人来,他慌忙把报纸折起来,可起身时,高俊峰注意到,他坐姿特别直,像有人在背后拽着似的,一点不放松。   更反常的是看报纸的姿势。一般人看报,要么双手搭在桌上,要么捧着报纸放在腿上,可这老板,双手却举到胸口,手指捏着报纸边缘,动作僵硬得很。   高俊峰假装选烟,眼角余光一直观察,发现老板的手指关节突出,手掌上还有一层薄茧,尤其是虎口处的茧子,不像是常年握烟杆磨出来的,倒像经常握枪或握笔杆留下的。   高俊峰心里犯嘀咕:“一个开烟铺的,哪来这么多奇怪的痕迹?” 高俊峰故意放慢选烟的速度,跟老板搭话:“王老板,最近生意怎么样?”   老板笑着说 “还行”,可眼神却飘向门口,不敢跟高俊峰对视。   高俊峰又问:“听你口音像南方人,怎么来北京开烟铺了?” 老板愣了一下,才说 “老家遭了灾,来北京投奔亲戚”,可说起 “亲戚” 是谁,又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这时候,高俊峰注意到,老板的裤脚管有点鼓,像是藏了什么东西,走路时脚步也特别轻,不像普通人那样自然。   这里得科普个刑侦小知识:建国初期,便衣警察侦查时,特别注重 “行为细节”。   因为很多潜伏的特务或逃犯,习惯了过去的生活方式,比如军人或特务常有的 “端正坐姿”“警惕眼神”,就算刻意伪装,也会在不经意间暴露。   像老板这种 “双手举胸看报” 的动作,很可能是过去长期保持 “待命状态” 养成的习惯,一时改不过来,才会在日常里露馅。   高俊峰没当场戳穿,选了一包烟,付了钱,慢慢走出烟铺。他没有走远,而是绕到烟铺后面的胡同,那里有个小窗户,能看到柜台后的情况。   果然,没过几分钟,老板就走到柜台后面的小房间,关上门,过了一会儿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个布包,眼神更紧张了。   高俊峰立刻悄悄联系了同事,约定在胡同口汇合,准备摸清情况。   当天傍晚,高俊峰和两个同事假装路人,在烟铺附近蹲守。等到天黑,烟铺关了门,老板提着布包从后门出来,沿着胡同往西边走。   高俊峰他们远远跟着,发现老板走到一处破旧的四合院门口,敲了三下门,门开了一条缝,他闪身进去。   高俊峰他们在外面等了一会儿,确认里面没有动静,才慢慢靠近,透过门缝看到,院子里有好几个人,正围着一张桌子说话,桌上还放着纸张和笔,像是在商量什么。   第二天一早,高俊峰带着同事,拿着搜查证来到烟铺。老板看到警察,脸色瞬间白了,想往后面的小房间躲,被高俊峰一把拦住。   同事们在小房间里搜查,很快找出了关键证据:一本加密的笔记本,里面记着一些奇怪的数字和地名;还有一把藏在床底下的手枪,虽然没有子弹,但枪身保养得很干净。   面对证据,老板再也装不下去,终于交代了真实身份 —— 他根本不叫 “老王”,而是名叫王子民,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还涉嫌参与了 1946 年昆明暗杀闻一多先生的惨案。 当年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后,在回家途中遭到特务伏击,不幸遇难,而王子民正是当时参与行动的特务之一。   案发后,他害怕被追查,一路潜逃,从昆明躲到上海,又辗转来到北京,靠着伪造身份开了这家烟铺,想就此隐姓埋名,躲过新中国的清查。   他平时刻意模仿普通商人的言行,却没料到,过去参与特务活动时养成的 “警惕习惯”,最终暴露了自己。   随着王子民的落网,当年昆明暗杀案的更多线索也被挖出。他交代了其他几名同伙的藏匿地点,高俊峰他们立刻联动各地公安部门,展开抓捕行动。   短短一个月内,就将参与暗杀案的另外 3 名特务抓获,为这起震惊全国的惨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消息传来,不少群众拍手称快,闻一多先生的家属也专门给公安部门送来锦旗,感谢他们还逝者一个公道。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