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这两年造完航母发现不对味了,明明自己的无人机、空间武器、超高音速导弹,基本上都能打航母,那还要航母做什么? (信源:央视网——福建舰“上新”,西太平洋战略格局将被重塑) 就像有人问 “有了导弹为啥还要坦克”,其实两者根本不是 “非此即彼”,反倒是 “搭档干活” 更厉害。 要搞懂这事儿,得从反航母武器能做啥、航母又能做啥说起。 先说说咱们的反航母 “三板斧” 有多厉害,但也得说清它们的 “短板”。 咱们的东风 - 21D、东风 - 26 被称为 “航母杀手”,高超音速导弹能以 10 倍音速突防,从发射到击中航母只要十几分钟,美国的反导系统很难拦住。 还有 “翼龙 - 3” 无人机,能挂 8 枚反舰导弹,在海上巡逻十几个小时,盯着航母动向;空间武器更不用说,卫星能实时跟踪航母位置,相当于给反航母武器装了 “千里眼”。 可这些武器有个共同特点:“只能打,不能守,更不能控”。 比如东风导弹能把敌方航母打退,但打完之后呢?要是想在远洋保护咱们的商船、海外公民,导弹可派不上用场;无人机能侦察、能打击,但续航再长也得返航,没法长时间在某片海域 “站岗”。 去年咱们在亚丁湾护航,要是只靠导弹和无人机,根本没法应对海盗登船、商船护航这些复杂任务,这时候航母的作用就显出来了。 这里得科普个现代海战核心逻辑:“反航母武器是‘盾’,航母是‘矛’+‘基地’”。 反航母武器的作用是 “不让别人的航母来捣乱”,比如敌方航母想靠近咱们的海域,东风导弹能形成 “威慑圈”,让它不敢来。 而咱们的航母,是带着舰队去远洋 “做事” 的 —— 比如 2023 年山东舰编队去西太平洋训练,带着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既能在远洋进行舰载机训练,又能在需要时保护咱们的海外利益,这是光靠导弹和无人机做不到的。 再看航母的 “不可替代性”,光 “移动机场” 这一点就没法被取代。山东舰能搭载 36 架歼 - 15 舰载机,这些战机的作战半径能到 1000 公里,比东风导弹的 “威慑圈” 更灵活。 比如在远洋遇到突发情况,舰载机能在半小时内起飞,执行侦察、拦截、打击任务;要是只靠陆基导弹,等导弹从国内发射到远洋,可能早就错过最佳时机了。 而且航母编队还能搭载预警机、反潜机,形成 “全方位防御网”,既能防空中的敌机,又能防水下的潜艇,这是单一武器根本比不了的。 有人说 “航母是‘活靶子’,有高超音速导弹在,航母一出去就会被打”,这话其实忽略了 “体系作战” 的重要性。 咱们的航母不是 “单打独斗”,出门时身边跟着 055 型驱逐舰、052D 型护卫舰,这些军舰上的防空导弹能形成 “三层防御网”,敌方导弹想靠近航母,得先突破驱逐舰的拦截;再加上卫星、无人机的实时监控,敌方航母想偷偷靠近都难。 去年辽宁舰编队穿越宫古海峡时,日本的军舰、战机一直跟踪,可根本没法靠近,就是因为咱们的护航舰队形成了严密的防御圈。 还有个关键点:中国造航母,是为了 “远洋防御”,不是 “全球争霸”。 咱们有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还有大量的海外贸易航线,每年有 60% 的石油要从海上进口,这些都需要海军去保护。 要是没有航母,咱们的舰队只能在近海活动,远洋的利益根本没法保障。 比如 2015 年也门撤侨,要是当时有航母在附近,能更快地把同胞接出来;现在有了山东舰、辽宁舰,咱们在远洋的 “存在感” 更强,海外公民遇到危险时,心里也更有底。 再看看其他大国的选择,也能明白航母的重要性。美国有 11 艘核动力航母,还在造新的;英国、法国虽然国力不如以前,也没放弃航母。 难道这些国家不知道有反航母武器吗?当然知道,但他们更清楚,航母是远洋战略的 “核心支柱”,没有航母,就没法在全球范围内维护自己的利益。 咱们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海外利益越来越多,造航母其实是 “顺势而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跟谁对抗。 最后得说清:反航母武器和航母,其实是 “相辅相成” 的关系。反航母武器让敌方不敢轻易用航母来挑衅,为咱们的航母 “保驾护航”;而航母让咱们的海军能走得更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 就像家里既有防盗门,又有护院犬,防盗门能挡住坏人进来,护院犬能在院子周围巡逻,两者结合才能更安全。 现在再看 “有反航母武器为啥还造航母”,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咱们造航母,不是 “重复建设”,而是根据国家需求制定的 “长远战略”。 未来随着福建舰正式服役,咱们的航母编队会更强大,既能在远洋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这才是中国海军发展的真正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