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提醒:脑梗发生时,牢记这5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明明前一秒还在唠嗑的

老李守护生命 2025-10-31 18:55:06

钟南山院士提醒:脑梗发生时,牢记这5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明明前一秒还在唠嗑的老人,下一秒突然说不出话;刚端起饭碗的家人,筷子突然掉在地上——这些不是老眼昏花,可能是脑梗的信号!很多人以为脑梗发作就是突然晕倒,其实80%的患者发病前都有“预警”,可惜多数人都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   国家卒中登记平台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患者从发病到医院就诊的平均时间超过4.5小时,而黄金救治窗口只有4.5小时,每延迟1分钟,大脑就会损失190万个神经细胞。更让人揪心的是,有30%的家属会先给“偏方”或按摩,反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第一点,别等“症状消失”再送医。很多人出现嘴角歪斜、手脚无力时,会想着“歇会儿可能就好了”,这是最致命的误区。西医认为脑梗是脑血管堵塞导致脑组织缺血,中医称之为“中风”,强调“治风如救火”,哪怕症状只持续2分钟,也要立即拨打120,因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往往是脑梗的前兆。   第二点,不乱喂药喂水。看到病人昏迷,家属常想喂点水或降压药,可脑梗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喂东西容易引发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侧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通畅,这既是现代急救的基础,也符合中医“疏通气机”的理念。   第三点,记准发病时间比带病历更重要。医生判断是否能用溶栓、取栓治疗,关键看发病时间。哪怕记不清具体几点,也要回忆最后一次“正常”的时间——比如“最后一次说话清楚是晚上7点”,这个信息能帮医生快速制定方案,比带一堆检查单更有用。   第四点,不要强行搬动患者。有些家属会想“把人抬到床上躺着舒服”,但脑梗可能伴随脑出血,随意搬动可能加重脑部损伤。正确的姿势是让患者原地侧卧,若必须移动,要保持身体直线,像抬“门板”一样平移,这和中医“避免扰动气血”的思路不谋而合。   第五点,到医院别纠结“要不要转院”。很多家属会想“去大医院会不会更好”,其实只要是有卒中中心的医院,都能开展规范急救。研究显示,在发病1.5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恢复率比3小时后治疗的高40%,与其浪费时间转院,不如抓住眼前的黄金时间。   预防永远比急救更重要。西医建议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中医则强调“管住嘴、迈开腿、心放宽”,比如平时多吃芹菜、木耳等“清血”食材,每天散步30分钟,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记住,脑梗不是“突然来袭”,而是“早有预警”,把这些知识记在心里,关键时刻能救自己和家人的命。

0 阅读:284
老李守护生命

老李守护生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