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真的拼不过天赋? 陈芋汐在多哈输给全红婵8.45分,镜头里她笑着说“拼到最

锦云祥瑞 2025-11-01 00:17:50

努力真的拼不过天赋? 陈芋汐在多哈输给全红婵8.45分,镜头里她笑着说“拼到最后”,转头却冒出一句“可能跳完巴黎就退了”。 她想要的是赢一次,哪怕一次,就能证明自己多年苦练没白费。 全红婵呢? 谁看了陈芋汐那句“跳完巴黎就退了”不心疼?这个19岁的姑娘,从6岁开始练跳水,十几年里几乎没睡过一个懒觉,每天天不亮就扎进训练馆,重复起跳、转体、入水的动作上百次。为了精进207C这个高难度动作,她曾连续一个月每天加练3小时,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贴满肌效贴也没喊过停;为了控制体重,她戒掉了所有零食,连妈妈做的红烧肉都只敢尝一口,硬生生把体重精准控制在教练要求的范围内。 她不是没赢过,2021年东京奥运会后,她曾连续几次在大赛中击败全红婵,那段时间她眼里的光,藏都藏不住。可全红婵的天赋,实在是太“逆天”了——同样的动作,陈芋汐要靠千百次打磨肌肉记忆才能稳定发挥,全红婵却能凭着惊人的空间感和水感,跳出让裁判都惊叹的“零水花”。多哈世锦赛上,两人同跳207C,陈芋汐动作标准、入水平稳,拿到85.00分,可全红婵一跳下来,水花像被瞬间吸进水里,直接斩获94.05分,这8.45分的差距,是努力追不上的天赋鸿沟。 有人说“陈芋汐的努力,在全红婵的天赋面前像个笑话”,这话太残忍了。全红婵真的只靠天赋吗?当然不是。她伤病刚好就绑着沙袋加练,为了改动作对抗肌肉记忆,熬了无数个夜晚;她也会因为失误偷偷掉眼泪,转头就去跳台再练十遍八遍。可天赋带来的差距,就是这么现实——陈芋汐拼尽全力才能达到的“完美”,全红婵稍作调整就能超越,这种无力感,只有拼到极致的人才懂。 陈芋汐的教练曾透露,她是队里最“卷”的运动员,别人练6小时,她要练8小时,别人休息时,她还在对着视频复盘动作。她心里憋着一股劲,想靠努力打破“天赋定胜负”的魔咒,可现实一次次给她泼冷水。多哈赛后采访,她笑着说“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可转身对着队友,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哽咽着说“我真的拼不动了”。那种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法企及的无奈,让无数网友破防。 网友们的评论里,满是心疼和共情。有人说“陈芋汐的坚持,比赢更让人敬佩,她已经是很多人眼里的冠军了”;有人感慨“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陈芋汐已经把下限拉到了极致”;还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当年拼尽全力考大学,却还是没追上那些不怎么复习就考高分的同学,那种感觉太懂了”。 其实“努力拼不过天赋”从来不是绝对的真理。陈芋汐的努力,已经让她站在了世界顶尖的舞台,成为了无数人仰望的存在;全红婵的天赋,也需要努力来支撑,否则再高的天赋也会被浪费。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天赋是敲门砖,努力是站稳脚跟的底气。 陈芋汐说“跳完巴黎就退了”,或许不是真的放弃,而是想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她已经用十几年的坚持证明了,努力从来都不是白费的,哪怕没能赢过天赋,她也赢了曾经的自己。而全红婵的天赋,也因为陈芋汐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正是这种“神仙打架”,才让跳水这项运动更有看点。 我们总在纠结“努力和天赋哪个更重要”,却忘了最珍贵的,是像陈芋汐这样明知难赢,却依然拼到最后一刻的勇气。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可努力,是自己给自己挣饭吃。陈芋汐的故事,不是努力的失败,而是努力的勋章——哪怕没能站在最高领奖台,她也活成了自己的英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锦云祥瑞

锦云祥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