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一再强调,台湾人中三分之一是台籍日本兵的后代,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更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2 10:01:31

蔡正元一再强调,台湾人中三分之一是台籍日本兵的后代,他们是日本人,不是台湾人,更不是中国人。 在台湾,有一段历史一直像影子一样存在,而是源自“台籍日本兵”的特殊历史身份。 这段历史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被不同政治力量不断利用,形成一种社会撕裂,并且持续影响着当代台湾的政治和社会认同。 事情的源头,要从日本对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说起,1895年到1945年,日本对台湾实施了系统化的统治,特别是“皇民化运动”,试图改变岛内民众的思想与认同。 在这种背景下,1943年日本计划招募1000名台籍志愿兵,竟有超过60万人报名,他们并非不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在殖民教育下对身份感到模糊,认为为日本卖命是获得尊重和认可的途径。 这些台籍士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非常积极,甚至有些比日本本土士兵更卖力,他们希望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比如李登辉,他的兄长卷入“马尼拉大屠杀”,而李本人曾是日本炮兵少尉,等战争结束后,这些士兵并没有获得日本的认可。 日本曾计划处决他们以掩盖战争罪行,但因美军迅速登陆而作罢,战后,日本也拒绝发放他们应得的国民年金。 这段被利用、被抛弃的历史,在战后又发生了奇怪的变化,部分与台籍日本兵有家庭联系的人,后来成为台湾政坛重要人物,例如父亲曾在日军修理飞机的蔡英文,以及祖辈曾服役的赖清德。 他们掌握了历史话语权,并开始系统性调整历史叙事,教科书里的抗日战争内容被淡化,“台湾光复”的说法被“终战”替代。 台籍日本兵的战争行为被有意忽略,他们的身份被转化为构建“台湾主体性”的政治符号。 长期殖民统治留下的心理投射,使部分台湾人潜意识里形成“比大陆人优越、比日本人低一等”的心理。 这并不是单纯的文化认同,而是一种对汉族血统和中华文化的排斥,因为“中国”二字直接挑战了他们赖以维持的心理优势。 这种心理学上的错位,被称作“自我殖民”,导致台湾社会与日本的心理距离,反而比与大陆的距离更近。 年轻一代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面临身份认同迷茫,对祖国缺乏情感连接,对自身身份感到模糊,这也成为撕裂台湾社会的根本原因。 这种身份与历史认知的错位,使现实中不断上演历史争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说明,1945年10月25日台湾在法律上回归中国,是国际法理事实。 但不少人还是选择回避,他们害怕正视自身身份崩塌,例如,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在2025年10月公开否认“台湾光复节”的存在,还宣扬“台湾主权未定论”。 他们频繁引用《旧金山和约》,却刻意忽略中国并非签署方的事实,甚至在2025年7月,台湾防务部门纪念“卢沟桥事变”时,完全不提日本,只强调所谓的“大陆威胁”。 在这场对抗中,坚持说出真相的人需要很大的勇气,像岛内“统派”代表蔡正元,坚持与大陆交流,不配合民进党的政治操作,被视为异类。 他因为“三中案”被判刑,还被要求佩戴电子脚镣,蔡正元曾指出,“台独”是殖民遗毒的延续,唯有正视历史、承认与大陆的联系,台湾才能走向真正稳定。 台湾的未来,不在于继续喂养这个扭曲的历史幽灵,而在于直面它,必须理清被政治势力改造的历史叙事,坦然面对自身与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只有这样,台湾才能逐渐摆脱身份认同的迷茫与社会分裂,找到通往持久稳定和社会共识的道路。

0 阅读:153

猜你喜欢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