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2 12:58:06

多亏俄乌大战,我们才彻底认清俄罗斯真面目!简单来说就是两句话:东方的命,西方的心。如果不是这两种互相矛盾,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可俄罗斯的“西方心”,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俄乌冲突的爆发,就像是俄罗斯长达几百年的“通西之桥”轰然倒塌的巨响。 这座桥的设计理念,早在彼得大帝时代就已开始,历代领导人都在这座桥上不断努力,但它始终未能得到西方的接纳。 俄罗斯对西方的向往,是多年来一系列深刻的文化和战略行动,17世纪,彼得大帝便开始进行全面的西化改革。 为了带领国家走向现代化,他亲自乔装成普通工匠,前往荷兰的船厂学习先进的造船技术,在回国后,他强制贵族剪掉传统的斯拉夫式大胡子,改穿欧式短袍,甚至试图在外观上将国家“东方”的印记抹去。 彼得大帝的改革,不仅限于外形的改变,还涉及到文化上的彻底重塑,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频繁通信,购买了大量西方哲学书籍,并在冬宫内邀请欧洲艺术家装饰宫殿。 19世纪时,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也深受欧洲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这些改革和改变,都是俄罗斯朝向西方文化的强烈诉求。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俄罗斯的西化进程更是充满了让步和妥协,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建设圣彼得堡,仿照荷兰风格,目的就是为俄罗斯开辟一个“通往欧洲的窗口”。 这样的努力,尽管数百年间历代统治者都在不断推进,仍然未能真正获得西方的接纳。 无论是叶利钦的提议,还是普京的努力,西方都没有回应,相反,北约的扩张却步步逼近俄罗斯,逐渐在东欧和中欧铺开,直到现在,北约成员国增加到30多个,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边境安全。 西方的这一做法,不仅是拒绝接纳俄罗斯,还在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区构建了军事威胁,北约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部署导弹系统,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也成为了“和平伙伴国”,甚至获得了“准成员国”的待遇。 西方军队以“训练”为名,在这些国家长期驻扎,到2021年,西方直接拒绝了俄罗斯提出的停止北约东扩的要求,这相当于彻底拆毁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桥梁的最后一个支撑点。 随着桥梁的崩塌,俄罗斯的战略转向变得不可避免,在这种现实面前,俄罗斯逐渐放弃了对西方的幻想,开始寻求与东方国家的合作。 但是在战争初期,俄罗斯的军事表现却充满了讽刺性,俄军原本试图模仿北约在伊拉克的“快速胜利”战术,但结果却在基辅周围陷入了困境,补给线屡屡被切断。 随着乌克兰获得西方提供的“海马斯”火箭炮和先进无人机,俄军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前线装备损失,俄罗斯甚至不得不转向朝鲜采购老旧的152毫米炮弹。 同时,俄罗斯的经济也在经历剧变,西方冻结了俄央行的资产,将其主要银行踢出SWIFT国际支付系统,德国更是拒绝了“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 为应对这一系列制裁,俄罗斯被迫将能源出口转向中国和印度,这一转向虽让俄罗斯找到了一些经济出路,但也带来了国际影响力的急剧收缩,特别是在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等国正逐渐加深与中国的合作。 而在西北,芬兰和瑞典的加入北约,使俄罗斯的边境安全面临更大压力,随着战争的延续,超过百万的年轻专业人才选择离开俄罗斯,这种人口外流无疑掏空了国家的未来。 俄罗斯未能成功建立起“通西之桥”,最终导致了它在文化和战略上的两难境地,它的“西方心”让它一直试图按照西方的逻辑和语言进行沟通,但它的“东方命”又注定它无法真正融入西方。 这座桥的倒塌,让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东方寻求生存支持,但内部的身份认同危机和外部的孤立状态,仍然深刻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如今的俄罗斯,依然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而这场不断的挣扎,将继续影响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0 阅读:0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