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切除!正确做法是先调再消后固,3个方子层层递进,可分用可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1-03 16:50:35

肠息肉,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切除!正确做法是先调再消后固,3个方子层层递进,可分用可同时用! 有阵子没和大家深入探讨肠息肉的调理误区了,今天借着门诊的一个典型案例,跟大家好好唠唠: 不少人一查出肠息肉,就急着让医生安排手术切除,可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有的人切除后没多久,息肉又复发了,还得再次挨刀;更有甚者,切除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给身体带来了额外的伤害。其实,肠息肉的调理,关键在于“循序渐进”,盲目切除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 张女士,53岁,前阵子来就诊时,满脸愁容。她说一年前做肠镜检查发现了肠息肉,当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她想着赶紧把问题解决掉,就同意了。可没想到,手术半年后复查,肠子里又长出了新的息肉。之后她听别人说吃某种特效药能消除息肉,又赶紧买来吃,结果吃了没多久,就开始腹痛、腹泻,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息肉不仅没消除,肠道环境还变得更差了。 之后她虽然不敢再乱用药,但肠道不适的症状却一直存在,经常腹痛、腹胀,大便也不规律,有时一天好几次,有时又好几天一次,还总觉得身体乏力、精神萎靡,情绪一低落,症状就更加严重。 一、为什么盲目切除会出问题?先给大家分析下她的情况: 张女士症状的核心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气滞血瘀”。她平时饮食不规律,爱吃生冷、油腻的食物,还经常熬夜,这些不良习惯损伤了脾胃。脾胃功能受损后,运化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就聚集成痰湿;痰湿阻滞肠道,气血运行不畅,就形成了气滞血瘀的局面,时间长了,痰湿和瘀血相互交织,就长出了肠息肉。 这时候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就像是把长在树上的烂果子摘掉,却没有解决树根的问题。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气滞血瘀的根源没有消除,即使切除了现有的息肉,新的息肉还是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冒出来。而且盲目用药消除息肉,药物可能会刺激肠道,加重肠道的负担,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二、所以肠息肉调理,正确思路是“先调再消后固”: 先调理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消除痰湿产生的根源;再消散已经形成的息肉,让息肉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最后巩固疗效,防止息肉复发。这3个方子层层递进,可按顺序分用,也能在专业指导下搭配同用,效果更稳: 先调: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这个方子的核心是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增强脾胃的功能,让脾胃能够正常运化水湿,从根源上消除痰湿产生的土壤。张女士先按这个思路调理了15天,反馈腹痛、腹胀的情况明显减轻了,大便也逐渐变得规律,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的状态也有所改善。 再消:用乌梅丸加减方(以乌梅、威灵仙、白僵蚕等为核心)。 这是中医消散息肉的经典配伍,乌梅有收敛生肌、蚀恶肉的作用,威灵仙能通经络、散结滞,白僵蚕可化痰散结,三者搭配能软坚散结、消散息肉,让已经形成的息肉慢慢缩小。张女士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搭配这个方子调理了3周,复查时发现肠息肉从原来的0.6cm缩小到了0.3cm。  等脾胃功能调理好、息肉逐渐消散后,再用这个方子巩固疗效,健脾益胃、巩固正气,防止痰湿再次聚积、息肉复发。张女士最后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调理了2周,复查时小息肉已经完全消失,至今已经过去半年多了,再次复查,肠道情况良好,没有再长出新的息肉。 调理后张女士特别感慨:原来消除肠息肉不是“一刀切”或者“一药了之”的简单事,得按步骤来,先调再消后固,既安全又彻底。现在她饮食规律、作息正常,腹痛、腹胀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0 阅读:78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