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安徽一女子装修160㎡大平层,总共花了45万,结果验房时,竟然发现阳台地漏被瓷砖压住,窗户被柜子挡住打不开,卧室门是空心纸板门,她找装修公司讨说法,没想到,对方的态度,让她更加气愤。 (信源:观察者网——女子花45万装修后“翻车”,邀请全市人员打卡避坑) 刘女士当初为了装这套房,特意选了 “口碑不错” 的装修公司,前后花了 45 万,光全屋定制柜就掏了 9 万。 签合同前,装修公司拍着胸脯保证 “材料都是国标,尺寸误差不超过 2 厘米,验收不满意随时整改”,可现在验房,满屋子都是问题。 先说阳台地漏,刘女士蹲在地上,用手抠了抠瓷砖缝,一点缝隙都没有。 “当时设计图上明明留了地漏位置,怎么装完就被封死了?” 她给装修公司项目经理打电话,对方却说 “可能是贴砖师傅没注意,小事,回头让师傅来凿开就行”。 可刘女士看着刚贴好的新瓷砖,心里堵得慌:“凿开再补,瓷砖颜色能一样吗?好好的阳台,刚装完就要砸?” 再看客厅的定制柜,刘女士当初特意按收纳箱尺寸定的深度,设计图上写着 “55 厘米深”,结果实际量只有 45 厘米。 她把收纳箱往柜子里一塞,箱子露在外面一截,柜门怎么关都关不严,还会发出 “咯吱咯吱” 的响声。 “我提前跟设计师确认了三次尺寸,说一定要放下收纳箱,现在倒好,钱花了,柜子用不了!” 刘女士摸着柜子板材,手感粗糙,指甲一划还掉渣,跟装修公司当初展示的样品完全不一样。 主卧的窗户更离谱。刘女士推开窗户,发现只能开 10 厘米宽的缝,再想推就推不动了—— 旁边的定制衣柜装得太靠窗户,直接挡住了窗扇。 “当初设计图上衣柜离窗户有 30 厘米,现在只剩 5 厘米,这不是瞎装吗?” 她站在窗边,连窗外的风景都看不全,更别说通风了,一进主卧就觉得闷得慌。 最让她无法接受的是卧室门。当初合同上写的是 “实木复合门”,结果师傅拆开一看,里面全是泡沫,外面就两层薄纸板,轻轻一掰就能变形。 “师傅跟我说,这种门在建材市场最多卖 500 块一扇,装修公司收了我 3000 块一扇,还说是实木的!” 刘女士拿着拆开的门板碎片,气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更可气的是沟通态度。刘女士找到装修公司要求整改,当初对接的销售立马变脸:“要整改可以,先把 9 万尾款结了。而且整改的料钱、工费,得你再掏 —— 毕竟是你觉得不满意,不是我们装错了。” 刘女士一听就炸了:“合同里写着‘验收合格再付尾款’,现在满屋子问题,你们不整改还敢要尾款?” 可装修公司根本不听,说 “要么按我们说的来,要么你自己找人整改,跟我们没关系”。 刘女士又气又无奈,跟朋友吐槽时,朋友说 “这种装修公司就是欺负人,你跟他们耗着,最后还是你吃亏”。 思来想去,刘女士做了个决定:把房子挂网上卖,标价 180 万,备注 “装修免费送,全屋问题已标注,邀请全市人民来免费打卡避坑”。 她还特意拍了视频,把阳台地漏、定制柜、窗户、卧室门的问题一一拍下来,配文 “45 万装出这样的房,装修公司让我涨见识了,大家买房装修一定要避坑!” 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多网友留言说 “要去打卡避坑”,还有同样被装修公司坑过的人跟她抱团维权。 装修公司听说后,主动联系刘女士想私了,可刘女士说 “我不是为了钱,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你们的套路,别再有人被骗”。 这里给大家科普个装修验收小知识:装修验收要重点查这几点: 1. 水路(地漏、水龙头),倒杯水看排水是否顺畅,避免堵塞; 2. 定制家具,按设计图量尺寸,检查板材质量,看柜门是否关严; 3. 门窗,检查开关是否顺畅,缝隙是否均匀,材料是否与合同一致; 4. 墙面地面,看是否有开裂、空鼓,瓷砖铺贴是否平整。 验收时一定要保留证据,比如照片、视频、合同,发现问题及时书面提出,避免口头约定。 刘女士现在还在跟装修公司协商,房子也挂在网上,不少人来看房,都跟她说 “姐你这是在为民除害,这种装修公司就该曝光”。 刘女士说:“就算房子卖了,我也要跟他们耗到底,不能让他们再坑其他人。”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装修都会遇到类似问题,要么是材料以次充好,要么是尺寸装错,要么是售后翻脸不认账。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像刘女士一样,保留好证据,及时维权,别让装修公司 “欺负” 到头上。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装修时遇到过哪些糟心事?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是你,遇到刘女士这种情况,会选择维权还是自认倒霉?评论区聊聊,一起分享装修避坑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