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也不希望中国超过美国吗?其实跟美国比起来,俄罗斯更怕中国崛起,因为他们担心,一个强大的中国可能会搅乱现在的国际格局,特别害怕我们提起那些历史遗留问题。
1858年的《瑷珲条约》只是沙俄蚕食中国领土的开始,随后1860年《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划走,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切走西北44万平方公里,到1881年《伊犁条约》再割让7万平方公里,短短二十多年里,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就这么被零成本掠走,这些土地加起来比三个法国还大,其中仅黑龙江以北的黑土地就相当于4个河南省的面积。
当年沙俄靠炮舰鸣枪放炮逼奕山签字的套路,如今成了莫斯科不愿触碰的旧伤疤,毕竟那些领土上的城市、河流至今还带着俄国印记,海参崴的港口里停着俄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军舰,外兴安岭的森林里还立着当年划定边界的界碑,这些看得见的存在,只要有人提起历史就会变得刺眼。
这种历史敏感在实力对比反转后更显突出。1992年时中俄GDP差距还不足500亿美元,俄罗斯手握完整军工体系和占全球12%的石油储备,那会儿大概没人会想到三十年后格局会彻底颠倒。
2022年两国GDP差距已扩大到10万亿美元,中国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俄罗斯经济还在资源依赖里打转,油气出口占外贸收入的比重至今没掉出60%。
更关键的是工业实力的倒挂,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早就超过30%,小到家电大到高铁都能造,俄罗斯却连常规武器的量产都费劲,T-14坦克拖了好几年还没形成规模,苏-57五代机总共才20架,而中国歼-20的数量已经突破200架。
这种实力落差让莫斯科不得不琢磨,当年靠清朝衰弱抢来的利益,会不会在如今中国崛起后被重新审视。
地缘上的微妙博弈更藏着深层顾虑。俄罗斯西边被北约东扩压得喘不过气,东边就更怕出现一个强势邻居。
远东地区的开发就是最明显的例子,那里占俄罗斯领土的30%却只有600多万人口,资源再丰富没人没钱也开发不了,只能拉中国入局。
但即便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500亿美元,本币结算比例飙升到97%,俄罗斯对中国资本还是防着一手,比如限制中国企业在远东的土地租赁期限,对关键矿产开发设下准入门槛。
毕竟远东的阿穆尔州就在黑龙江对岸,距离中国边境只有几十公里,当年穆拉维约夫建立的驻军据点如今换成了俄边防军的哨所,看着对岸中国城市的高楼越建越多,人流物流越来越密集,莫斯科不可能不犯嘀咕。
中亚这块传统势力范围的变化更让俄罗斯揪心。苏联时期中亚是自家后院,如今中国通过中欧班列和投资项目不断加深联系,哈萨克斯坦的油田有中国企业参与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由中国公司承建,这些合作背后是中国影响力的自然延伸。
俄罗斯虽然还在搞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但经济上根本比不过中国,中亚国家对华贸易额逐年攀升,连吉尔吉斯斯坦的市场上都摆满了中国产的家电。
这种影响力的此消彼长,让俄罗斯担心自己在欧亚大陆的话语权被稀释,毕竟当年沙俄也是花了上百年才把势力伸到中亚,现在却要看着中国靠着经济实力轻松进入。
军事上的虚实对比更添焦虑。俄罗斯2024年国防预算1300亿美元,占GDP比例高达5.91%,比中国的1.27%高出不少,但这笔钱大多砸在了核武器上,常规力量早就跟不上。
俄乌冲突里T-72坦克损失惨重,只能从仓库里翻出苏联时期的老装备凑数,而中国的99A坦克已经形成规模化部署,海军每年下水的舰艇吨位都超过俄罗斯海军现役总和。
这种常规力量的差距,让俄罗斯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少了硬气,当年靠武力恫吓的底气早就没了,反而要担心万一历史问题被重提,自己拿什么来应对。
普京25年前就预判到亚太重心东移,所以才主动拉近和中国的关系,但这种合作更像是现实压力下的选择。
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消化能源,需要中国的投资开发远东,需要中国在国际上制衡西方,但心里始终绷着历史这根弦。
毕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当年靠清朝衰弱抢来的便宜,如今最怕遇到崛起后的中国翻旧账。
看着中国的GDP一路从1992年的2.7万亿元涨到2023年的18.1万亿美元,看着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远东和中亚,莫斯科的目光里难免藏着不安,这种不安既是怕国际格局被打乱,更怕那些尘封的旧约某天被重新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