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

柳淮蕊 2025-11-03 23:58:27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可这根本不是主动布局,而是中国10月升级稀土管制后,日本藏了多年的焦虑终于绷不住了,慌里慌张搭起的临时跳板,能不能站稳还两说。 现在日本对中国重稀土的依赖,早就到了“断供即停摆”的地步。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表明,全球重稀土供应几乎全靠中国撑着,日本自己更实诚,之前80%以上的镝和铽都得从咱们这买。 这俩玩意可不是普通矿产,是造高性能钕磁体的核心料,而钕磁体就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心脏”,丰田、本田每造一辆混动汽车,就得用2到4公斤稀土,缺了它,电机耐热性跟不上,车子根本跑不起来。 日本经济产业省之前就泄过底,今年2月从中国进口的相关材料暴跌85%,镝和铽价格直接飙了三倍,当时丰田的库存就只够撑三个月,现在中国管制再升级,他们当然着急。 中国这记管制重拳打得正是时候,10月9日商务部的公告写得很清楚,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全产业链技术都纳入管制。 不光不能出口技术资料、工艺参数,连生产线调试维护的技术服务都得审批,甚至中国公民给境外稀土产业搭把手都不行,违规了就得按《出口管制法》重罚,这可不是简单的卡配额,而是直接锁死了技术后门。 日本早知道这一天会来,2023年就撺掇双日公司和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凑了9.3亿元人民币,给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注资,换来了芒特韦尔德矿65%的镝铽产量供应承诺,说是能覆盖日本30%的需求,可这“提前布局”到现在才敢亮出来,足见之前根本没底气替代中国供应链。 再看日本搭的这条“澳马日”供应链,看着环环相扣,实则全是窟窿,原料来自澳大利亚芒特韦尔德矿,可开采出来的只是原矿,得送马来西亚加工。 而负责加工的莱纳斯公司,10月29日刚宣布砸6.14亿美元扩建马来西亚工厂,现在也就年产1500吨重稀土的本事,新产能要到2026年初才启动,就算建成了年处理量也就5000吨,跟中国的产能比就是九牛一毛。 更要命的是技术硬伤,莱纳斯的产品纯度比中国低15%,生产成本却高出30%,这对靠精细化制造吃饭的日本车企来说,要么接受性能下降,要么扛住成本飙升。 丰田之前搞“稀土减量技术”就吃过这亏,成本涨25%,性能降15%,消费者根本不买账,现在用这种低纯度原料,结局只会更糟。 环保也是他们绕不开的坎,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工厂早被当地社区骂翻了,放射性废料处理一直没达标,政府逼着要升级可持续认证,说不定哪天就得停工整改。 这供应链本就多了一道转运环节,从澳洲到马来西亚再到日本,运输时间比直接从中国进口多了近两倍,成本又往上加了一层,要是加工端再出幺蛾子,日本车企的生产线还是得停。 日本自己也试过别的招,搞“城市矿山”回收稀土,索尼从10万台PS4里才抠出200公斤,连塞牙缝都不够,跟每月的需求量比就是杯水车薪,所谓的“稀土联盟”根本是画饼充饥。 这事本质上是全球稀土博弈的缩影,中国手里攥着的不只是资源,更是90%的全球稀土冶炼产能和全产业链技术。 莱纳斯自己都承认,之前分离重稀土还得依赖中国技术,现在就算扩产,核心工艺的瓶颈也没真正突破。 中国这次升级管制,就是把资源优势变成了规则制定权,你想跟我谈,就得按我的规矩来;想绕开我,就得承担成本和风险。 日本急着亮出新渠道,看似“及时”,实则暴露了底气不足,30%的供应量填不满80%的缺口,高成本、低纯度、不稳定的供应链,只会让本就承压的日本汽车业更难受。 现在双日公司的进口量连丰田一个月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剩下的50%缺口还得想办法,可除了中国,全球没哪个国家能拿出稳定的重稀土供应。 莱纳斯就算2026年实现1万吨产能,美国国防部早订走了60%用于F-35战机和核潜艇,留给日本的能有多少? 这笔账日本心里肯定很清楚,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走,毕竟总不能坐等着生产线停摆。 所以日本这步棋不是“破局”,顶多算强行“续命”,中国用稀土这根杠杆,撬动的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以前日本靠制造技术嚣张,现在才明白,没有资源和技术闭环,再牛的制造也只是空中楼阁。 等莱纳斯的扩建工程真能落地,中国说不定又在稀土深加工技术上往前迈了一步,到时候日本拿到的低纯度原料,可能连高端电机的门槛都够不着。 这事给所有依赖中国战略资源的国家提了个醒:别想着既要占便宜又要卡脖子,中国不惯着这种毛病,真把我们逼急了,你找的替代渠道,不过是块硌脚的石头,走不远也站不稳。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