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

景铄看科技 2025-11-04 11:14:54

中国与韩国正式宣布了! 2025年1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有效期五年,双方同意后还能展期。这可不是简单的金融合作,背后藏着两国贸易和普通人生活的实实在在影响。   本币互换,说得简单点,就是两国央行之间互相同意,以各自的本币进行“兑换”——中国人民银行提供人民币,韩国银行则拿出韩元,双方把这笔钱放在对方账上,留着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需求。   虽然表面上看,这笔钱并不会马上流入市场,但作用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当前国际贸易格局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人民币和韩元之间的直接互换,意味着两国可以在不依赖第三方货币的情况下进行结算,这不仅避开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也削弱了美元在双边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从更深层的角度看,这一次的本币互换协议,其背后还体现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次推进。   近年来,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系统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甚至主动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而韩国,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其主动参与本币互换,实际上是在用制度性安排对人民币的信用背书。   这不仅有助于韩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降低汇兑成本、提高资金效率,也让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协议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用?其实,作用并不遥远。以首尔经营中国进口商品的商人为例,往昔他或许需先将韩元兑换为美元,再把美元换成人民币支付货款。每一道换汇流程,都在无形之中消耗着成本。   而现在,他只需要直接用韩元兑换人民币,就可以完成支付,省下的汇率差价、时间成本,都是实打实的利润。   同样地,中国出口到韩国的企业也能更快收到货款,资金周转效率提高,价格稳定性增强,最终也会反馈到消费者手中。   而对于两国央行来说,本币互换还具备一定的金融稳定功能。当某一方市场出现短期流动性紧张时,可以通过调用互换额度,迅速获得对方货币,缓解外汇市场压力。   这种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曾被多国采用,用来应对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等突发情况。此次中韩续签协议,也是在为未来可能的风险预留“安全垫”。   本币互换协议的持续推进,也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过去,中韩之间的经贸关系已经非常紧密,但在货币层面仍然较多依赖第三方结算工具。   而现在,通过建立更直接的金融合作机制,双方的经济纽带将更加坚实。这种合作既是对多边主义的实际支持,也是对区域自主发展的积极探索。   总的来看,这份中韩之间的本币互换协议,不仅仅是一个金融合作的技术性安排,更是一次政治互信的体现,是对区域一体化坚定支持的象征。   它让我们看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合作依然是一种可行且强有力的选项。而对于人民币来说,这也是其国际化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版图中,它或许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中韩两国而言,这份协议不仅是对过往合作的延续,更是对未来共赢的信心表达。   素材来源:央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4:08:34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景铄看科技

景铄看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