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万万没想到,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

韫晓生 2025-11-04 16:09:16

[微风]万万没想到,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信源:凤凰网资讯—英国将对乌军援2.42亿英镑 承诺总额近127亿)   2022 年冬天,英国家庭平均能源账单从一年 1200 英镑涨到 2500 英镑,翻了一倍还多,不少老人舍不得开暖气,冬天只能裹着厚毯子在家发抖,媒体报道说那年冬天因低温去世的老人数量比往年多了 30%。   更要命的是 “经济连锁反应”。英国的能源价格上涨可不是只影响老百姓取暖,连企业都扛不住。英国的钢铁厂、陶瓷厂都是高耗能行业,天然气价格一涨,生产成本直接飙升。   去年英国最大的钢铁厂之一 —— 塔塔钢铁的威尔士工厂,因为能源成本太高,直接关停了两座高炉,裁员 2000 多人;陶瓷重镇斯托克波特,一半的陶瓷厂因为烧不起天然气被迫停工,当地失业率一下子从 3% 涨到 8%。   有工厂老板接受采访时说:“以前一吨钢的能源成本是 200 英镑,现在涨到 500 英镑,卖一吨亏一吨,只能关门。”   这里给大家补个经济常识:英国经济本来就依赖服务业,制造业占比只有 8% 左右,可偏偏这 8% 的制造业里,高耗能行业占了一半。   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涨价,等于是直接打在了英国经济的 “软肋” 上。   更糟的是,英国还跟着美国对俄罗斯搞制裁,自己没法买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就算了,连俄罗斯对英国的出口也断了 —— 英国之前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化肥,现在只能从加拿大、巴西买,价格贵了不说,运输时间还长,不少建材商因为缺木材,连房屋建造工期都拖了半年。 民生层面的麻烦更直观。   能源涨价带动食品价格也跟着涨,英国超市里的面包、牛奶、鸡蛋价格,两年内涨了 40%,有调查显示,现在英国每 5 个家庭里就有 1 个 “靠救济粮生活”,不少人去超市只买临期食品,因为能便宜 30%。   去年年底,英国还爆发了 “卡车司机罢工”“护士罢工”,卡车司机说 “油钱涨太快,跑一趟不赚钱还倒贴”,护士说 “工资没涨,生活成本涨了,连房租都快付不起了”。   这些罢工又反过来影响物流和医疗,超市货架空了一半,医院手术预约排到了明年,陷入 “越乱越穷,越穷越乱” 的循环。   还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到:英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比不少欧洲大国还大。   截至去年年底,英国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超过 60 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防预算的 15%,连自己军队的 “挑战者 2” 坦克都捐了 20 辆,导致英国陆军现在的坦克数量不足 100 辆,创了历史新低。   更夸张的是,英国还把本国的防空导弹系统拆下来运给乌克兰,国内不少军事基地的防空只能靠 “老旧雷达”,有军事专家吐槽说 “现在英国本土的防空能力,还不如冷战时期”。   基辛格当初说 “最先拖垮英国”,大概率是看准了英国的 “双重困境”:   一方面,作为美国的 “铁杆盟友”,必须跟着制裁俄罗斯、援助乌克兰,没法像法国那样 “偷偷跟俄罗斯谈能源合作”。   另一方面,英国脱欧后失去了欧盟的市场和能源互助机制,遇到危机只能 “自己扛”,不像德国能靠欧盟内部调配资源。   就像去年冬天,欧盟国家之间可以互相调剂天然气,英国却只能自己高价从国际市场买,光能源支出就比脱欧前多花了 100 亿英镑。   现在英国的经济数据已经很难看了:2023 年 GDP 只增长 0.3%,几乎停滞;通货膨胀率虽然从 11% 降到了 4%,但还是远高于 2% 的正常水平;英镑汇率也跌得厉害,1 英镑兑美元从冲突前的 1.4 美元跌到现在的 1.2 美元,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有经济学家预测,要是俄乌冲突再拖 3 年,英国经济可能会陷入 “长期停滞”,甚至比 2008 年金融危机时还惨。   反观之前担心的欧洲小国,比如立陶宛,虽然也难,但好歹还能靠欧盟的援助撑着,英国却只能 “单打独斗”。   这也印证了基辛格的判断 —— 不是 “小就脆弱”,而是 “既没自主能力,又要硬扛责任” 的国家最脆弱。   英国现在就像 “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跟紧美国,把自己的经济和民生都拖进了泥潭。

0 阅读:1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