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

古今知夏 2025-11-04 21:32:30

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2500亿投入早就回本了,而且这笔账算下来,收益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多得多。 这笔投资还没等工程完工就开始 “赚钱”。2003 年首批机组提前两年并网发电,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变成真金白银,直接对冲了建设开支。 这 2100 亿花得值:千万立方米混凝土筑起的大坝主体,撑起了 393 亿立方米的巨型库容; 113 万移民的安置不仅是盖新房,更配套了柑橘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如今库区人均年收入比搬迁前涨了近 10 倍;发电机组和通航设施的投入,更是为后续几十年的高效运转打下了基础。 要说最直观的收益,发电绝对是 “顶梁柱”。截至 2025 年,三峡累计发电量已经冲破 1.8 万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能满足全国一年的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能少烧 5.5 亿吨标准煤,减少 14.9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但它的厉害不止在 “量” 上,更在 “关键时刻能扛事”。2022 年长江流域遭遇 60 年一遇的极端干旱,河床见底、水库缺水,三峡连续 100 多天向下游补水,同时机组满负荷运转,单日发电量多次破 4 亿千瓦时,硬生生保住了西南电网的供电,让工厂没停产、居民没限电。 作为西电东送的核心枢纽,它每年给长三角、珠三角送近千亿度电,既帮东部省了燃煤,又为产业升级腾出了环境空间,单是每年节省的燃煤运输成本就超 300 亿。 防洪更是三峡的 “看家本领”,这账算的是生命安全账。以前荆江河段 “十年九涝”,老百姓每年都要提心吊胆防洪水,防洪标准只有十年一遇。 现在三峡 221.5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相当于 1500 多个西湖的水量,能拦住荆江河段 95% 以上的洪水,直接把防洪标准提到了百年一遇。22 年来,它累计拦洪 53 次,拦洪总量超 2100 亿立方米,成功应对了 3 次超 7 万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峰。 2020 年特大洪水时,三峡和上游梯级水库联动,一口气拦蓄 300 亿立方米洪水,不仅没让江汉平原被淹,还帮下游湖泊腾出了承接空间,单这一次就减免损失超 800 亿。 这么多年下来,它为沿江地区省下的防洪基建投入和灾害损失,早就远超当初的建设成本。 长江 “黄金水道” 的蜕变,全靠三峡打通了 “肠梗阻”。以前川江航道滩多水急,万吨船队根本到不了重庆,葛洲坝断航时,货物得靠铁路分流、旅客要翻坝转运,麻烦又费钱。 现在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和升船机连轴转,航道水深从 2.9 米提到 3.5 米,年通航能力从 1000 万吨飙到 5000 万吨,运输成本直接降了 35%。 2024 年,三峡枢纽过闸货运量冲到 1.59 亿吨,累计已经超过 22.98 亿吨,连续 11 年货运量破亿吨。重庆的煤炭、四川的矿产能低成本运到东部,东部的工业品能快速西进, 重庆到上海的货运时间从 40 天缩到 10 天,“江海联运” 让西部产品直达国际市场,长江经济带 GDP 占全国比重稳定在 45%,三峡功不可没。 还有 113 万移民的新生活,是这本账本里最温暖的一笔。库区新建了 135 所中小学、23 所医院,适龄儿童入学全覆盖,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超 95%。 46.8 万亩生态农业园培育出秭归脐橙、涪陵榨菜等特色品牌,21 个生态工业园区提供了 94.1 万个就业岗位,库区 GDP 年均增长 15.9%,移民们不仅安了家,更富了业,22 年过去,三峡大坝早就不是一座单纯的水利工程了。

0 阅读:54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