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武汉会战。我方某师长面对着日军的飞机、大炮猛烈轰炸下,愁眉不展。他知

熹然说历史 2025-11-04 23:57:34

1938年,武汉会战。我方某师长面对着日军的飞机、大炮猛烈轰炸下,愁眉不展。他知道我方实力悬殊,在对方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很难取胜。这时,他看到日军身材矮小,突然心生妙计! 一个看似毫不起眼的身体条件差异,竟然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第84军第189师师长凌压西在武汉会战的关键时刻,观察到日军身材矮小这一细节,灵光一现想出了妙计。这个战术虽然简单却威力巨大,让日军吃尽苦头,也让这位广西师长在军史上留下了传奇一笔。 1938年,日军动用军队35万,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北麓合围武汉。此时的武汉已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中心,日本侵略者妄图迅速占领武汉,摧毁中国抗战意志。面对这场规模空前的会战,第84军第189师师长凌压西带领部队开赴湖北黄梅县城驻防。 凌压西是广西容县人,1890年出生,早年投身军旅事业。1938年4月,国民政府为加强武汉会战的力量,以桂系第8军团新建的3个师合编为第84军,凌压西就任189师师长。作为桂军将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这次武汉会战将决定中国抗战的前途命运。 广西人一直拥有英勇善战,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桂军素以作战勇猛著称。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凌压西清楚地知道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巨大。日军拥有先进的飞机和重炮,而自己的189师装备简陋,除了步枪和少量机枪外,几乎没有重武器可以与敌人抗衡。在如此猛烈的火力攻击下,要想守住阵地确实困难重重。 关键时刻,凌压西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日军士兵普遍身材矮小,而中国军队的战壕往往挖得很深。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身体条件差异,让他突然灵光一现。他想起了在之前战斗中观察到的情况,如果能够利用这一差异,或许能够扭转战局。 于是,凌压西下令让人连夜赶制一批小板凳,每个士兵都要配备一个。士兵们起初不明白师长的用意,有人猜测是让他们吃饭时用,有人认为是改善生活条件。但凌压西严格要求各营连长执行命令,每人必须随身携带一个小板凳,绝不允许丢弃。 当日军发起猛烈攻击时,凌压西的妙计发挥了作用。中国军队遵循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的战略方针,利用地形和工事进行节节抵抗。战士们踩着小板凳,正好能够从深深的战壕中探出身来进行射击,而身材矮小的日军却很难攀爬上来反击。这种巧妙的战术让日军措手不及,在桂军密集的火力打击下损失惨重。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国军主动撤出武汉而告结束。虽然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但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此战国军伤亡40万人,日军损失10余万,无力继续进攻,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战略相持。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凌压西的小板凳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效杀伤了日军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鼓舞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士气。 因为这个创新战术,凌压西在军中得了个绰号叫”铁板道人”,后来人们也亲切地称他为”板凳将军”。1941年初,莫树杰任军长,凌压西任副军长。此时,该军先后参加了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他在这些战役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抗战胜利后,面对国家的政治变革,凌压西做出了重要的人生选择。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看不惯某些政治集团的所作所为,毅然决定辞官回乡。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选择了回到故土广西,过起了平静的田园生活。 新中国成立前后,面对历史的抉择,凌压西再次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他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的行动,主动上交武器装备,协助建立新的政治秩序。这种识大体、顾大局的做法,体现了一个老军人的政治觉悟和民族大义。 1969年,这位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创造奇迹的将军在广西老家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享年79岁。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小板凳战术看似简单,却体现了中国军人在艰苦条件下敢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可贵品质。凌压西将军的这个妙计,你觉得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还有什么其他巧妙的战术可以运用?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见解!

0 阅读:45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