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大陆缺什么我就做什么”,三次创业都击中中国芯片命门 2009年冬天张汝

枫叶也寄情 2025-11-05 16:43:00

他说“大陆缺什么我就做什么”,三次创业都击中中国芯片命门 2009年冬天张汝京在美国法院判决下,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那一年他65岁,却在法庭上当场失声痛哭。 换作旁人,65岁遭遇这种事儿,大概率就回家带孙子、养养花了,可张汝京偏不。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咱们大陆芯片产业最缺的就是能扛事儿的人、能落地的技术,他哪能说歇就歇?离开中芯国际没几年,他又扎进了芯片行业,这次盯上的是更细分的领域——12英寸晶圆。那时候国内这块儿基本是空白,国外厂商攥着技术卡脖子,他就带着团队从0开始啃硬骨头,硬生生把上海新昇给做起来了,让咱们有了自己的12英寸硅片生产线,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进货。😤 有人说他一把年纪还折腾,图啥?张汝京自己早说了,“大陆缺什么我就做什么”,这话不是喊口号,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后来他又盯上了第三代半导体,知道这玩意儿是未来新能源、5G的关键,国内技术跟国外比还有差距,他又牵头搞了青岛芯恩。那会儿他都快80岁了,照样天天泡在工厂里,跟工程师一起盯进度、解决问题,就怕项目慢了一步,被别人甩得更远。 你想想,芯片这行当有多难?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还得面对国外各种技术封锁。张汝京三次创业,每次都选最难啃的骨头,每次都踩在咱们国家芯片产业最缺的节点上。第一次办中芯国际,填补了大陆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空白;第二次搞上海新昇,解决了12英寸晶圆“卡脖子”的问题;第三次做青岛芯恩,又瞄准了第三代半导体的短板。他就像个“补漏匠”,哪儿漏了就往哪儿冲,不管自己多大年纪,不管前面有多少坎儿。🤔 别人创业可能先算赚多少钱,张汝京心里装的全是“大陆需要什么”。当年从中芯国际离开,他没带走多少东西,却把培养人才、搭建技术框架的经验留了下来,后来不少中芯出来的人,又成了国内其他芯片企业的骨干。他常说,做芯片不能只看眼前,得为国家长远打算。这份心思,比赚多少钱都金贵。 现在咱们总说要突破“卡脖子”技术,要发展自主芯片,可真能像张汝京这样,一辈子扎在里头,不管顺境逆境都不放弃的人,太少了。他65岁哭着离开自己创办的企业,转头又扛着压力重新出发;快80岁了还在工厂里奔波,就为了让咱们的芯片产业多一分底气。这样的人,值得咱们好好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9
枫叶也寄情

枫叶也寄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