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欧盟是真怕丢了资源话语权? 11月5日,欧盟正式宣布对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 PLC)向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五矿资源出售镍矿业务,启动第二阶段反垄断调查。 这笔交易本是英美资源的主动选择,并非镍矿业务一直亏损——出售是为了优化资产组合,把精力集中在铜、铁矿石等更核心的盈利业务上。 五矿资源以最高5亿美元接盘,不仅不影响自身盈利预期,反而能借这笔交易站稳脚跟:标的包含巴西Barro Alto和Codemin两座运营镍矿及配套加工厂,镍资源量全球第三,年产能达4万吨,现金成本竞争力位居行业前列,拿下它能大幅提升五矿在国际镍市场的话语权。 欧盟这波干预的心思藏不住。其实五矿和英美资源早有准备,此前已提出保障欧洲镍铁供应的方案,但欧盟并未认可,反而迅速推进调查。 说穿了,欧盟是自身底气不足:本土镍储量不足全球1%,加工能力仅能覆盖25%的需求,完全依赖进口;而2022年欧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35%,镍作为电池核心原料,供应命脉攥在别人手里。 有意思的还是,欧盟调查的直接导火索,是此前竞购失败的荷兰矿企CoreX提交的投诉。这家企业曾报出近9亿美元的高价却未中标,便炒作“交易威胁欧盟供应链安全”,这成了欧盟介入的“由头”。 为摆脱依赖,欧盟确实在发力——去年规划的225亿欧元是投入首批47个关键原材料战略项目的总资金,其中含12个涉镍项目,但矿产开发周期漫长,这些项目十几年内根本解不了近渴,眼下仍得靠进口。 对此,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态,希望有关方面不要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恪守开放承诺。 说到底吧,英美选五矿,不只是看价格,更看重其资金实力和国际运营经验,是纯粹的市场化选择;五矿接盘则能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本是双赢。 欧盟非要借反垄断之名行保护之实,本质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 市场规律终究难违,这种干预到头来可能只是自断稳定供应的后路。你们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