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政府必须发食物? 美国穷人领食物,不是因为“不劳动”,而是因为劳动价

有渔儿 2025-11-06 12:41:06

美国为什么政府必须发食物? 美国穷人领食物,不是因为“不劳动”,而是因为劳动价格太低、生活成本太高、制度设计把福利门槛卡在低薪线附近。 政府发食物,是在“低薪经济模型”无法立刻改变的情况下,用最低行政成本同时解决“饥饿+农产品需求+宏观刺激”三重问题的现实折中方案。 美国出现大量“靠政府食物救济”的穷人,并不是一句“懒”就能解释。把现象拆成三部分看,就能明白为什么“有工作”仍然吃不饱,以及为什么政府必须发食物。 一、谁领食物?——七成以上“有工作” - 美国贫困家庭中,超过 70% 至少有一名全职劳动者;换言之,大多数领食物券的人已经在上班,只是工资低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 - 官方贫困线(2023 年四口之家约 3 万美元/年)把“极端高昂的医疗、房租、交通”排除在外,导致大量“工作贫困”被统计为“收入够吃”,实际上却付不起账单,只能申请 SNAP(食物券)。 二、为什么“劳动换不来足够收入”? 1. 低薪岗位占主体 服务业、零工经济撑起了就业增量,但中位时薪仅 15–18 美元。扣除社保、医保、税后,全职也只剩 2200–2500 美元/月;而全美平均房租已突破 1400 美元/月,“一份工资先交房租”是常态 。 2. 工时碎片化、无福利 约 1/4 低收入者被排班制“卡”在每月 70–90 小时,永远达不到企业给买医保的 130 小时门槛;一旦生病,工资立刻断流 。 3. 生活成本高企且缺乏“廉价替代品” - 美国超市几乎被连锁垄断,没有中国式的“菜市”;同样 500 g 蔬菜,美均价是中国的 3–4 倍 。 - 交通、通讯、车险属“刚性美元支出”,省不下来。 4. 制度性“多工作多扣钱” 多项福利采用“阶梯退出”机制:收入每增加 1 美元,食物券、托补、医保补贴同步减少 0.3–0.5 美元,形成“贫困陷阱”,客观上把穷人按在临界线以下。 三、政府为何直接发食物? 1. 历史路径:把过剩农产品“转贫困”——1930 年代大萧条,奶农倒奶 vs. 城市挨饿,于是诞生“食物券”双向救急,后来制度化 。 2. 经济效果:乘数最高的财政刺激 农业部测算,每 1 美元 SNAP 支出产生 1.73–1.79 美元 GDP,比给富人减税(1.2 美元)更划算,地方政府也乐见其成 。 3. 政治折中: - 对保守派——“只能买吃的”比发现金更容易通过; - 对进步派——保证最低营养,减少医院、监狱等更贵的社会成本。

0 阅读:91
有渔儿

有渔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