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广播《60分钟》节目主持人问特朗普,中国若对台湾采取行动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6 15:03:56

当地时间11月2日,美国广播《60分钟》节目主持人问特朗普,中国若对台湾采取行动,你会下令美军协防台湾吗?特朗普作出最新回应!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谈到台湾问题,他的说法带着非常明显的模糊性,一句不肯讲清,又似乎暗示自己掌握关键信息,这样矛盾的表达,让不同立场的人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节目采访时,主持人直接问他:如果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会不会介入? 特朗普拒绝正面回答,他反复说不能提前透露,要等事情发生了你们就知道了,他用一种强调“不说就是策略”的方式,把态度包裹起来,给人感觉未来可能还有很多变数。 但奇怪的是,他在另一些场合又说,自己在任内得到过中国大陆“不对台湾动手”的承诺。 他把这段说法描述得似乎是自己促成的成果,并暗示中方是担心美国的反应才做出这样的保证,也就是说,他一边强调未来不能讲死,一边又宣称过去有过明确结果。 一方面,他想展示自己很懂得掌控局势;另一方面,他又故意留下不定性的空间,这种叙述方式符合他个人过往的沟通风格:模糊、夸大、制造悬念,让观众在猜测中形成情绪反应。 但这种操作并没有带来好处,反而刺激了不同方向的情绪反差,对于岛内民进党当局来说,特朗普没有给出明确安全承诺,也没有给出可公开引用的积极表述。 反而让他们很难在媒体上用来争取舆论,因此,他们在政治宣传中少了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也加深了对“美国可靠性”的担忧。 从大陆视角来看,特朗普那段“私下承诺”论,被认为是美国试图给外界留下“美国主导台海节奏”的印象。 但在大陆主流分析中,这种说法不被当回事,反而被视作美国试图混淆视线的行为,如果美国继续在这种问题上反复强调自身角色,会让大陆更加确认必须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以,特朗普的一番话,一边让岛内一些人觉得失落,另一边又让大陆更加强调决心,从结果来看,这并不是一种“理智”的沟通方式。 必须看到的是,特朗普再怎么包装,也是沿着美国长期坚持的“战略模糊”路线讲话。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避免在台湾问题上说死自己会不会参战,这样既可以在需要时施压,又可以在不了解未来局势时保留退路,如今的模糊,也只是换了个人表达方式。 美国国内对台湾问题的态度本身并不统一,有研究机构曾建议美国接受“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以减少地区冲突风险。 但保守派阵营,则主张绝不能在台湾问题上向中国做出任何承诺,认为那会削弱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感,这些内部拉扯,使得美国在相关问题上很难放弃模糊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曾透露,有一次与中方重要会面中,双方都没有主动提到台湾问题,这一点让很多分析人士解读为:台海议题的主动权已更多掌握在中国手上,美国能施加的影响正在减少。 随着中美实力差距变化,美国在很多结构性问题上正在丧失议价空间,而在这背后,中国大陆一直重复非常清晰的立场:台湾问题属于内政,统一进程有自己的节奏。 中国这种长时间保持一致的态度,与美国口头模糊形成鲜明对比。 从整体看,特朗普的模糊表态,更多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看似靠嘴就能影响局势,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力感。 最终,地缘政治的走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模糊表演而改变,现实实力、国家战略、区域格局这些因素才是决定性的。 特朗普的修辞,只是让各方再次意识到: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个人表达的作用极其有限。 信源:中国青年报

0 阅读:9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