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部称:稀土用途是机密,德国企业为什么买中国稀土,中方无权过问,这是我的秘

记实馆 2025-11-06 16:55:06

德国经济部称:稀土用途是机密,德国企业为什么买中国稀土,中方无权过问,这是我的秘密! 他们说这话也就是听着硬气,细琢磨全是藏不住的尴尬,毕竟刚有数据摆在那儿,德国7月进口的稀土永磁体里,超过八成五都来自中国。 这还只是单月数据,放大到全年,钪和锑这类关键稀土原料的进口依赖度更是超过85%,而这些原料恰恰是德国引以为傲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风电涡轮机的“心脏零件”。真要是跟中国稀土彻底切割,自家的高端制造业怕是得停摆。 之前中方依法对稀土及相关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履行防扩散义务,毕竟稀土能造电动车也能用于尖端军事装备,全球13个国家都有类似规定,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没成想德国政坛炸了锅,联盟党、社民党好几号人物跳出来喊话,说中方这是搞 “讹诈政策”,还嚷嚷着要强化战略储备,不然就得沦为牺牲品,本质就是怕这根“生命线”被攥住。 德国高端制造业有多离不开中国稀土?看看汽车业就知道了。作为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核心,德国每辆电动车里从驱动电机到车窗电机,几十上百个部件都要用含钕、镝的永磁体,舍弗勒这样的顶级汽配商去年刚跟挪威REEtec签了五年稀土供应协议,号称要建欧洲本地供应链。 可其高管私下坦言“商业上绝非易事”——欧洲加工产能几乎为零,光提纯环节的技术壁垒就够他们啃好几年,更别说成本要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汽车行业本就紧绷的利润率根本扛不住这种折腾。 宝马早年前就想直接掌控钴锂供应链,可到了稀土这儿照样没辙,毕竟就算能从澳大利亚买到原矿,没有中国的加工技术,也变不成能装车的磁体。 风电领域更是把依赖写在了脸上。德国计划2030年把海上风电装机量翻两倍,可当前风力涡轮机的永磁体几乎全靠中国供应,少了这东西,涡轮机效率得降三成,维护成本还得翻倍。 经济部急着出台“去风险”路线图,说要2035年实现50%永磁体替代,可连他们自己都清楚,找澳大利亚、日本当替代源得谈成本、谈技术、谈产能,光是协商细节就得耗个三五年,更别说新产能建成至少要十年,这期间的能源转型根本等不起。 德国嘴上喊着“中方无权过问”,身体却很诚实。中方专门为欧洲企业开了稀土出口“快捷通道”,今年上半年超过六成欧盟企业靠这拿到了许可,巴伐利亚州好几家车企刚顺利获批进口,说白了只要合规披露用途,根本不愁拿不到货。 可德国偏要拿“机密”当挡箭牌,其实就是怕真披露了用途,没法解释那些稀土到底是进了汽车厂还是流向了敏感领域。 德国原材料署的研究早就戳破了真相:不是不想找替代,是全球低价、技术短缺、投资不足,新矿根本建不起来,就算弗劳恩霍夫协会搞出了减少五分之一稀土用量的技术,回收的磁体性能能到新的96%,可这些技术落地至少要五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德国业内人士吕特的吐槽最实在:以前还能跟中国厂商谈价格,现在得先问“能不能拿到货”,部分稀土产品价格涨了200%,不少工厂已经在囤货,就怕断供停产。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稀土就像工业维生素,缺了它,电动车造不了、风电转不起来、芯片产不出,德国高端制造业这张王牌就得折在手里。中国搞稀土战略是按二十年规划布局,欧洲企业却只看季度报表,这种短视让他们现在处处被动,嘴上喊着“秘密”,不过是想掩饰自己早被供应链绑住的尴尬罢了。 毕竟稀土这东西说穿了不算真稀有,全球近200处矿藏不在中国,但偏偏中国掌控着69%的开采量和99%的加工产能,这就意味着德国企业哪怕从澳大利亚买了稀土矿,最后还得乖乖运到中国加工成可用的永磁体、氧化物,绕来绕去还是没逃出供应链闭环。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7

猜你喜欢

记实馆

记实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