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11-06 17:21:52

金灿荣:只要中国不犯大错,有朝一日中国的GDP将达到日本的10倍,到那时候就不用管日本反思不反思了,我们有能力改变日本的想法,而且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的事情。   2024年日本GDP只微增0.1%,跟没长差不多,还不如2023年的1.5%。表面看没负增长,实则早是“风雨飘摇”:物价连续40个月上涨,工资却跟不上,老百姓实际收入连降3年,手里的钱不值钱了,自然不敢花钱——占GDP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反而降了0.1%。   这种“物价涨、收入降”的“坏通脹”最伤人,日本家庭买菜的钱占比越来越高,中小企业更是成片倒下,2024年破产数突破1万家,创2013年以来新高,其中几乎全是中小企业。   防卫研发预算涨得凶,2024年花了8225亿日元搞导弹、反导,但这钱全砸在军事上,对民生和实体经济一点帮助没有,纯属“拆东墙补西墙”。这么看,日本经济想翻身太难,大概率会在低速泥潭里慢慢耗着。   再看中国这边,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增长的底气全来自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2024年全国研发经费花了36326.8亿元,比上年涨了8.9%,占GDP的2.69%。这钱不是政府独扛,企业才是主力,占了77.7%的份额,光高技术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就涨了10.2%,说明企业真在扎扎实实地搞创新。   深圳就是个典型例子,2024年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两位数涨,研发强度6.46%,企业投入占比更是高达93.3%,全国城市里没人比得过。   这些投入可不是打水漂,看看具体成果就知道有多实在。数字产业2024年业务收入直接冲到35万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都快到10%了。   5G基站建了425.1万个,相当于每个乡镇都铺满了,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26.56亿户,家里的电表、水表都能联网,工业车间里机器人靠5G远程控制,这都是实打实的生产力提升。   鸿蒙系统更争气,搭载设备超过10亿台,成了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背后跟着一大批鸿蒙概念企业,光是同花顺、金山办公这些龙头的市值就动辄几百亿,整个生态都活起来了。   企业层面的突破更让人踏实。华为2024年研发花了1797亿元,占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计投了1.249万亿元,就靠这股劲,把5G、芯片这些“卡脖子”领域一个个突破了。   比亚迪也不含糊,研发投入排进民企前四,发明专利数冲进前十,现在新能源汽车不仅卖遍中国,还在欧洲、东南亚抢日本车的市场。   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企2024年总共投了1.43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59%,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这些企业就是中国经济的“创新引擎”。   有人可能会问,中国会不会犯大错把好势头打断?其实不用太担心,咱们的增长韧性就藏在这些细节里。首先是政策有连续性,这么多年一直抓研发、促创新,没像有些国家那样朝令夕改。其次是市场体量大,14亿人的市场在这儿,哪怕外部环境不好,国内需求也能托底。   再者是产业链全,从芯片设计到制造,从新能源材料到整车组装,几乎啥都能造,别人想卡脖子都难。就像2024年虽然面临外部技术限制,但华为照样推出新手机,比亚迪销量再创新高,这就是韧性的体现。 照这个趋势算,中国GDP达到日本10倍真不是空想。   等到那一天,真不用纠结日本反不反思了。不是说咱们要靠实力逼它,而是经济实力会自然带来话语权。现在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一半以上要靠中国市场。   等咱们GDP是它10倍,日本的企业、就业、民生只会更依赖中国,到时候不用我们提要求,它自己就得掂量掂量:跟中国对着干,损失的是自己的饭碗。   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自然会随着利益绑定加深而改变,这不是强迫,而是现实使然。 更重要的是,这种实力带来的是底气,不是霸权。咱们搞研发、促增长,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是为了欺负谁。   就像现在咱们帮发展中国家建5G、搞基建,从来不是附加政治条件,而是共赢。以后就算实力更强,也不会学某些国家搞霸权那一套。   但实力在手,至少不用再看别人脸色,日本要是敢在历史问题上胡来,咱们有的是办法反制,比如限制技术合作、调整贸易政策,这就是“改变想法”的底气所在。   说到底,经济实力的差距本质上是发展理念的差距。日本把钱砸在军事上,中国把钱投在研发上;日本被老龄化、通脹拖垮,中国靠创新、市场打开新空间。这种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会一夜逆转。   只要中国保持定力,不犯大错,GDP超日本10倍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历史反思之类的争论可能早就没人提了,因为实力已经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谁在向前走,谁在往后退,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

0 阅读:0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