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教师火了!”老教师批评说:“让家长去监督作业,这本身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的教师觉得让家长去监督批改孩子的作业是天经地义,那要老师干嘛?? 这句话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拍手称赞:“真是点醒了我!”有人则觉得“太激烈”,但无论怎样,这位老教师的话点出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问题: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们被各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加班、应酬、生活琐事堆积如山,谁还有时间每天盯着孩子的作业?更别说批改、监督了。于是,许多家长不得不把“作业监督”这件事推给老师,甚至变成了一种“默契”。但这真的合理吗?这背后反映出我们教育制度的某种“失衡”。 老教师的质问,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教育的核心是老师的责任,是专业的引导,而不是家庭的“补充”。如果我们把“监督作业”变成家长的“义务”,其实是在偷懒,是在把责任推给家庭,结果只会让老师的职责变得模糊,孩子的成长变得支离破碎。更严重的是,这样的“便利”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家长变得越来越焦虑。 但问题的本质,远不止于此。它折射出一个社会现象:我们过度依赖“外部监督”来弥补制度的缺陷,试图用“家长的责任”来填补“老师的职责”。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做法。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老师用心、用专业去引导学生,而不是靠家长的“补课”来填补“空白”。否则,孩子的成长就像一场“拼图游戏”,永远拼不完整。 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太过关注“表面”的效率,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教育价值?我们是不是太急于求成,忽视了孩子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老师、家长、社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新审视和定位。教育不应成为“责任的推诿”,而是一场“共同的使命”。 其实,最令人心疼的,是那些还在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老师们。他们用心用情,想要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却被“监督”二字困住了手脚。我们是不是应该给老师更多的信任和空间?让他们用专业去培养未来的栋梁,而不是让家长变成“临时老师”。 最后,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理性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别让“监督”变成“包办”。也希望老师们能得到更多理解和支持,让教育回归初心: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你怎么看?对“让家长监督作业”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发声!家长督促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