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伊以冲突近况与中东危局 近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持续升级,令本就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愈发错综复杂,背后还隐现着中美博弈的影子。 伊朗可谓战略上的高手,长期以来表面示弱,实则暗自发展自身实力。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发起大规模导弹袭击,以色列全境警报声骤响。伊朗媒体宣称超80%的导弹击中目标,并强调这是“合法防御”,以色列总理则强硬回应。早在6月,以色列以生存受到威胁为由发动“先发制人打击”,双方陷入了为期12天的激烈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如今,伊朗有了与以色列对抗的底气。多年来在军事建设上的投入,使其自主研发能力得以提升,导弹技术进步显著。中远程导弹射程可覆盖以色列,精度和突防能力增强,防空体系也较为完善。并且在地区内拥有众多盟友,如黎巴嫩真主党等,能够形成战略牵制。 反观以色列,虽军事力量强大,但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有限。在多次冲突中,伊朗的导弹袭击带来了恐慌和损失,使其行动更为谨慎。在多方博弈中,以色列极力阻止伊朗提升军事力量,甚至警告东方大国,同时加紧备战,美军运输机不断运送弹药,局势一触即发。 经济上,伊朗面临诸多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虽将其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0.6%,但远低于地区平均水平,通胀率高达42.4%,失业率升至9.2%。美国的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受限,物价飞涨。不过,伊朗积极应对,农业部长称基础商品价格将回落,还与巴基斯坦扩大了贸易合作。 外交方面,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张,谈判陷入僵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美国终止对以色列的支持、撤出中东军事基地、停止干涉其内政。美国联合英法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施压。 中美博弈也在其中暗流涌动。美国为维护在中东的霸权,力挺以色列,遏制伊朗发展,破坏地区和平。中国则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和平谈判,推动中东和平稳定,其立场得到众多中东国家的认可。 伊以冲突不仅关乎双方利益,更影响着中东的和平与稳定。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双方和谈,避免局势恶化,否则中东将深陷动荡,给地区和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