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有一座寺庙,里边住了100多个尼姑,这里的尼姑们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吃一顿饭,一辈子都不能碰钱,有人却说这才是最干净的寺庙。 这座寺庙藏在接文镇三家堡村的群山之中,2001年秋天创建。最初只有两位比丘尼和十几位居士,靠搭茅草屋落脚。后来大伙儿自己动手,用传统木构手法扩建,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有意思的是,这儿全是女性修行者,却叫“寺”不叫“庵”。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只是想说明信仰不分性别,女性同样能守住纯粹的修行初心。 来这儿的人背景五花八门,有曾经的企业高管,有做过研究的学者,也有原本家庭安稳的普通人。她们都舍弃了过往的生活,心甘情愿钻进深山清修。 道源寺的日子过得极致简单克制,作息表严苛到超出想象。每天凌晨两点,晨钟准时响起,所有人就得起身去佛堂。打坐、诵经到天亮,之后便转入劈柴、挑水、种地的劳作。 晚上十点准时熄灯,算下来一天睡眠时间只有四个小时。这样的作息不是被迫的,而是大家自愿选择的修行方式。 饮食上更是清苦,所有人一天只吃一顿饭,还得在正午前吃完。菜都是寺里菜园自种的,春天种菠菜、夏天种黄瓜,冬天就吃腌咸菜,从来不用化肥农药,味道清淡无重口。 吃饭时没人说话,领到的饭菜必须吃完,不能浪费。过了正午,就算饿肚子也只能喝水,不能再吃任何东西。 比饮食更严格的是对“钱”的态度,这儿恪守 “不持金钱戒”。香客想捐钱会被礼貌谢绝,化缘也只收食物不收钱财。有人执意给钱,师傅们总会合十婉拒,绝不破例。 寺里没有任何赚钱项目,不卖香、不搞收费祈福,所有吃穿用度,全靠大家自己动手解决。 寺外几亩田地,轮流耕种收获,粮食够吃一整年。衣服磨破了就打补丁,屋顶漏雨了自己修,从不动用钱的念头。 除了日常修行劳作,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她们还要进行 “行脚” 苦修。背着布袋和睡袋,徒步走上千里路,沿途化缘。 化缘有讲究,只能正午敲门,还不能超过七户人家。晚上就在山林荒野露宿,不进民居、不住旅馆。哪怕遇到风雨雷电,也只能靠随身装备御寒。 这半个多月里,诵经、打坐的功课也不能落下。行脚途中,她们还会践行慈悲之心。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会停下来救治,遇到村民办丧事会主动祈福。有人心绪不宁找来,她们也会静静倾听,用佛法开解。 不管是喧嚣集市还是荒凉山谷,哪里都能当作修行的道场。这儿的生活没有电子产品,与外界接触极少。 想留下来修行可不容易,得通过重重考验,遵守八大戒律,还得能扛住体力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不少人慕名来体验,往往坚持几天就打了退堂鼓。毕竟凌晨两点起床、一天只吃一餐,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二十多年来,道源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守在深山里。对比那些商业化的寺庙,这儿显得格外 “格格不入”。 有人佩服她们守住初心,也有人质疑这是落后苦行。但对修行者来说,这只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她们不是走投无路躲进深山,更多是见惯了世俗繁华后,想找个地方卸下物质包袱,让内心变得踏实安宁。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样纯粹的坚守确实难得。你觉得这样的修行生活怎么样?换作是你,能坚持几天?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辽宁道源寺僧尼沿国道行脚 尼众以清苦修行出名》 人民政协网《直击辽宁海城道源寺女性苦行僧漫漫行脚路:只乞食物 终身不摸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