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应苍被宣判死刑时,依旧是昂首挺胸,毫无悔意,面部表情也没有任何变化,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死刑判决宣告之际,白应苍于法庭之上,身姿挺拔如松,头颅高昂似岳,神情镇定自若,面上不见一丝波澜,仿若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这最后的姿态在公众中激起涟漪,人们纷纷解读这一行为,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法律尊严的思辨。 网络上的舆论迅速分化。多数人认为这是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嚣张表现,是恶行累累者至死不休的顽抗。也有网民推测,这或许只是一个人在赴死前,为免于被嘲笑而故作镇定的伪装。 争论的焦点很快集中在现场处置上。许多人发出疑问,为何不强行按住他的头颅,令其在法律面前彻底伏法。这种疑虑的背后,是公众对法律尊严是否因此受损的深切担忧。 这体现出一种朴素的正义期待。人们渴望看到罪犯在象征意义上完全臣服。但这与法律的核心原则有所不同,法律强调犯罪的代价与罪犯本人悔过与否的心态无关。 官方的心理分析指出,白应苍的姿态并非内心强大。这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权力惯性表演。长期的作恶经历,让他滋生出法律无法制裁自己的幻觉,直至最后一刻仍未清醒。 这种扭曲的心理源于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他的父亲白所成是云南临沧地区有名的“村霸”。约从2005年起,白所成便利用宗族势力与暴力手段,建立起一个以家族为核心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白应苍成年后,顺理成章地接手并扩大了家族的非法业务。他将欺压民众、垄断资源视为个人“能力”的证明。其背后“保护伞”的存在,更助长了他蔑视法纪的性格。 他开设赌场,发放高利贷,还组织“护矿队”以暴力垄断当地矿产。为避开他的滋扰,保山等地的部分商户甚至选择躲藏。对于任何不合作者,打砸门窗、毁坏农作物是家常便饭,其手下更曾残忍打断反抗者的腿。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庭审中拒不认罪。他将自己的种种暴力行径,轻描淡写地辩解为“商业竞争”。在受害人出庭陈述时,他脸上甚至流露出不屑的表情,藐视之意溢于言表。 然而,他的所有表演,都在如山的铁证面前变得苍白。检方出示了大量证据,构成了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清晰地指向其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数十起犯罪事实。 这些证据包括了受害者的血泪陈述、记录暴行的监控录像、多方交叉的证人证言,以及现场查获的大量非法枪支弹药。事实不容抵赖,他的嚣张姿态显得空洞而可笑。 最终的死刑判决,不仅是对他累累罪行的终极清算,更是对其权力幻觉与法庭姿态的彻底否定。这个案件作为“打伞破网”的典型,摧毁了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 新华社在2025年11月4日的报道中指出,此案的判决向所有藐视法律者宣告,任何嚣张在国家法律面前都只是一只“纸老虎”。法律为当地民众营造了安全公平的环境,实现了迟到的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