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

纸上点将 2025-11-08 23:47:15

荷兰为什么敢和中国硬碰硬?大家都觉得是有美国撑腰,错了!这都是其次,重要原因是荷兰仗着自己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特殊位置,飘了!毕竟荷兰手里攥着阿斯麦,全球高端光刻机几乎被它垄断,这让荷兰觉得自己有 “拿捏别人的资本”。 半导体产业是全球科技命脉,光刻机则是其核心设备,能在硅片上刻画纳米级电路,推动从手机到汽车的一切创新。阿斯麦作为荷兰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专注研发,已在极紫外光刻机领域独占鳌头。2024年,其市场份额达100%,用于3纳米和2纳米制程,每台售价1.9亿欧元。订单常需排队半年以上,台积电和三星等巨头也得乖乖等货。中国市场贡献阿斯麦收入36.1%,达101.95亿欧元,这让荷兰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要冲。 全球地缘摩擦下,美国从2022年起推动盟友限制高科技对华出口。荷兰虽是盟友,却没被动跟随。2023年3月,它率先将深紫外光刻机列入管制清单,禁止对华销售14纳米以上设备。次年,又禁售极紫外机型,连维修零件和备用部件都不提供。这超出美国要求,荷兰贸易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推进,实际是为护住自家技术壁垒。阿斯麦虽损失订单,但垄断地位让它短期无虞,中国买家只能转向囤货低端机型,2024年荷兰对华出口反而涨11%。 荷兰的强势不止于设备管制。2025年1月,它进一步扩大范围,从4月起覆盖更多先进半导体工具,中芯国际等企业扩产计划直接受阻,每年需20台深紫外机的需求落空。阿斯麦中国销售占比一度升至42%,但管制已现端倪。公司高管公开表示,美国压力只会加速中国自研,劝政府别卷入。可荷兰决策层无动于衷,继续加码,显示出仗着技术优势的自信。 9月30日,荷兰援引1952年商品供应法,对中资闻泰科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动手。安世专注汽车和消费芯片,客户包括大众和宝马。政府冻结其全球30个分支资产,暂停中国籍CEO职务,任命外籍董事接管99%股权,托管期一年。以供应链安全为名,却无公开证据。此举针对2019年合法收购的企业,时机选在光刻管制后,暴露资本控制意图。美国早将闻泰列入实体名单,曾施压荷兰,此事成导火索。 安世事件引发中荷脱钩。荷兰工厂切断中国员工访问权限,东莞厂产能降70%,影响苹果和特斯拉供应链。欧洲车企订单延迟,芯片价格涨3%。中国商务部10月发布第61号和62号公告,将含稀土成分的产品和技术纳入出口许可,覆盖开采到回收全链条。境外企业再出口含中国稀土物项,也须获批。阿斯麦生产线依赖中国稀土达92%,如氟石和重晶石,库存仅够8周。 阿斯麦CFO回应,已备库存应对短期中断,但承认交货速度将受影响。公司计划2027年将磁材生产移至马来西亚,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成本涨12%。中国稀土管制延伸境外,含0.1%以上成分的产品须审批,这直击光刻机精密部件。荷兰上游依赖暴露,全球半导体生态本就相互制约,单边行动易反噬自身。 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已升至13.6%,新凯来等企业开发31款设备,80%部件国产,用旧机实现5纳米制程。2025年第三季度,国产极紫外光刻机试产启动,计划2026年规模制造。阿斯麦2025年中国销售降至25%以下,2026年进一步下滑,总收入展望中,中国占比将正常化。公司市值蒸发数百亿欧元,荷兰经济部大臣拟与中国官员会晤,讨论僵局。 这场博弈凸显产业链脆弱性。荷兰借阿斯麦垄断出击,却忽略稀土软肋。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人才,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全球设备市场,美日荷主导,但上游材料集中中国。荷兰的“拿捏”策略短期震慑,长期或失先机。欧盟内部,德国已私下担忧拖累整体产业。 技术垄断非永恒,当年高铁和空间站的突破,谁能预料?芯片领域,中国韧性显现。荷兰若继续硬扛,代价将超出预期。平衡国家安全与产业稳定,是其必须面对的课题。未来,供应链重构加速,谁掌握多元化,谁就握住主动。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