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美国军方想把事情闹大吗?美国军方公布“尼米兹”航母飞机连续坠海事故初步调查报告,报告直接否定特朗普说的燃油问题。但他也没公布具体原因,只说连续两架飞机坠海绝非巧合,言外之意是啥呢?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航母最近在南海执行任务时,遇上两起飞机坠海事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尼米兹号是美国最老牌的核动力航母,服役已超过半个世纪,被称为“美国海军的象征”。按理说,这样的巨舰不管在技术维护还是安全体系上,都是最成熟的一类。舰载机坠海不是没有发生过,但短时间内连续两架,这在美军航母历史上极为罕见。 而更诡异的是,美国军方这次显得异常高调,不仅主动公开调查报告,还在多个渠道反复强调“并非燃油问题”,却偏偏不肯公布真正原因。这种欲盖弥彰的态度,让人怀疑他们到底在掩盖什么。 美国军方对外的解释通常都带有强烈的政治信号。回顾历史,每当美国在全球热点海域出现“意外事件”,背后往往都伴随着某种战略意图。尼米兹号这次出事的地点恰好在南海,一个地缘政治的高压区。 美军在该海域的巡航频率明显上升,甚至频繁与菲律宾、日本的军演叠加。就在事故发生前,美军还公开宣称要“确保印太海域的自由航行”,明显是在针对中国。如今连续坠机,美国军方不但不低调反思,反而“高调公布报告”,很可能是在借机制造舆论,暗示南海行动面临“危险因素”,为后续的军事动作铺垫理由。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气氛也在推动军方把事情“闹大”。特朗普最近又在公开场合谈及军费和装备维护问题,他指责拜登政府“疏于管理”,甚至暗示坠机是“燃油品质”出了问题——这明显是在借机攻击现任政府。 而军方立刻出来否认特朗普的说法,说明军中高层并不想让这件事被简单政治化。但他们一边否认,一边又放出“这绝非巧合”的模糊表述,等于是在吊公众胃口,也在测试国际反应:南海是否会因为这起“神秘事故”而再次升温? 美国历来喜欢通过“事故”或“事件”制造外交筹码。2017年“麦凯恩”号驱逐舰撞船,导致10人死亡,当时的美方调查同样支离破碎,但最后却转移到“亚太军力部署过度紧张”的话题上。这次尼米兹号的事故,几乎复制了那套话术模板。 不同的是,现在的国际格局更加复杂,美国的战略焦点在于如何维持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南海正是关键一环。 所以,美军此举很可能并不是单纯在处理事故,而是在借事故发声:向中国示威,向盟友展示“行动决心”,同时也在国内向国会传递信号——“我们需要更多军费”。 但从技术角度讲,尼米兹号的问题或许并非完全政治化。该航母服役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多次升级,但系统老化是客观事实。 舰载机的弹射、回收系统依旧依赖传统蒸汽动力,而非最新的电磁弹射技术。加上航母在高温、高湿、高盐的南海环境下长时间运行,任何微小的机械疲劳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美国军方可能清楚问题根源出在老化设备,但碍于形象,绝不会轻易承认“世界最强海军的旗舰出了老毛病”。 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模糊处理:既不说是人为错误,也不认技术问题,用一句“非巧合”来转移注意力,留给舆论自行猜测。 实际上,这种“事故政治化”的手法,美国军方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它既能掩盖内部的技术漏洞,也能为后续行动寻找“合法性”。而“尼米兹”号坠机事件,或许只是又一次被包装过的信号弹——告诉世界,美国依旧在南海的风口浪尖上活动,并准备随时扩大行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