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钱最魔幻的行业,正在起变化

新浪财经 2025-11-09 20:01:57

作者|谭保罗

视觉|诺言

从2024年到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莫过于《黑神话:悟空》在全球受到热捧。作为民族文化叙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品,这款3A游戏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起,成为中国文化全球输出的示范案例。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分支,游戏产业的逆势增长值得关注。2024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257.83亿元。2025年,行业保持增势。

年中,《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发布,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解读称,今年1—6月,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近6.79亿,同比增长0.72%,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诺言制图

另有数据显示,在全球游戏公司营收前十名中,虽然美国公司占据5席,但中国游戏厂商已经占领了3席,并且在不断进步;另外2席为日本公司。中美日,三分天下。

但另一方面,游戏产业也面临不少挑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游戏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近60万家,其中,广东省拥有企业数量超过10万,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广州和深圳两市。

海量的市场主体数量既意味着行业的繁荣,也意味着市场蛋糕分割竞赛将变得越来越激烈。在2024年,因各种原因退出游戏产业的人数就超过1万人。因此,在这个时候,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做大增量市场,突破行业内卷,就变成了行业需要面对的首要课题。

AI,无疑是破局的重要技术杠杆。显而易见,游戏行业天生的在线虚拟形态,以及数据高度规模化和相对结构化的特征,决定了AI运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比如,和当前的AI大热门——指向具身智能应用的实体机器人产业相比,运用于提升游戏玩家体验的虚拟机器人,在技术上显然会更加成熟,存在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实际市场需求。

6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钱乐天(右一)和团队成员准备对“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进行调试/新华社记者杜子璇摄

事实上,红杉、高瓴这样嗅觉灵敏,以关注市场实际需求和增长容量为导向,善于对赛道下重注而著称的一线风投们,早已在这个领域砸下重金。

在中国游戏产业重镇之一的深圳,一群来自腾讯的创业者已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

2019年,超参数科技在深圳成立,并成为全球首个在GameAgent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团队,服务已覆盖全球65个国家与地区,年累计服务人次超170亿。2022年,公司完成1亿美元由红杉领投、五源资本和高榕资本跟投的B轮融资,估值跻身全球独角兽行列。

日前,盐财经采访了超参数科技创始合伙人、原腾讯AlLab技术专家张正生,就AI在游戏产业的应用趋势,以及中国游戏产业如何突破内卷展开了探讨。

AI,不是内卷工具

盐财经:现在的创业圈,几乎所有人都在说AI。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AI在不同领域运用差别很大。最火爆的具身智能由于涉及硬件,发展恐怕会比较慢,而那些由数据驱动的虚拟领域,包括文娱游戏,可能会更快。拿你们的游戏+AI行业来说,你们的产品和服务解决了行业什么痛点?从场景的角度,普通人如何理解这个行业?

张正生:全球游戏行业都面临着两个共同问题,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就是提供更高品质的内容,创造更多的价值;节流就是帮助游戏公司节省成本,提升效率。

比方说,在游戏开发管线上,用AI写作故事和文案,生成图片,或者训练AI直接写代码,这是节流。我们做的是开源,帮助提升游戏的玩家体验,我们所提供的GameAgent——游戏AI智能体,可以简化地理解为游戏中的虚拟机器人。

游戏AI智能体也可以简化地理解为游戏中的虚拟机器人/诺言制图

一个便于理解的应用场景是:在PVP游戏(玩家对战,Playerversusplayer)中,所有玩家的体验其实是零和博弈,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后者获得的体验是负体验;但通过AI技术,虚拟机器人可以像输家那样,很大程度去承担这种负体验,从而让玩家群体的总体体验得到很大的提高。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机器人在这方面会做得越来越好。

除了PVP之外,另一种是PVE游戏(玩家对战环境,playerversusenvironment),即玩家与游戏中由电脑控制的敌人、怪物或环境挑战进行对抗。在PVE中,AI同样大有可为,它可以让游戏体验质量更高,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拥有更丰富的层次感、沉浸感,比如让BOSS们拥有记忆、情感等,从而使其变成对玩家更有吸引力的对手。

无论是PVP还是PVE,AI更应该做的是为行业开源,把市场蛋糕做大。目前,国内游戏产业无论是开发、发行‌还是运营环节,整体上都竞争激烈,而且出现了明显的头部效应。各个环节的腰部以下公司,生存压力则不小。

国内游戏产业整体上都竞争激烈

用AI来给行业节流降本,固然有一定作用,但降本的本质是内卷。比如,在一款游戏的某个开发环节,今年成本是1000万,AI让明年成本降到800万,然后是600万。虽然成本节省了,但一直降,总有一个极限,而用AI提高内容质量,做大市场,却没有上限。而且,AI节省成本的代价是AI抢了文案、美术设计师和程序员的饭碗。

人的创造性和情感能力,是AI不能完全替代的,游戏是文化产业,而文化的本质是人,要开发一流的文化产品,人一定不可或缺。AI不该成为内卷工具,而应该成为做大蛋糕的力量。

没有美国“对标物”

盐财经:游戏+AI的结合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们拿到了红杉投资,这些年,美元基金一直都很善于寻找美国创业公司的“中国对应物”。那么,在硅谷,你们有没有对标公司,或者有着业务重合的知名科技企业?还是说,我们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式创新?

张正生:我们应该是中国式创新,因为全球只有中国市场才有做这个事情最好的条件。

首先,中国的游戏产业链完备程度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动端的市场产值更是超过美国。在端游领域,欧美有大量的老牌开发商,但在移动游戏领域,无论是开发,还是运营,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已经领先于欧美。

中国的游戏产业链完备程度已在全球名列前茅/图源:图虫创意

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产业链,为AI应用提供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是数据,AI的“粮食”是数据,我们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游戏数据土壤;二是大批优秀的游戏企业存在,为AI提供了巨大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实力强的客户(头部游戏开发企业)更能成为好客户,能给AI技术供应商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创新空间。如果客户实力不行,就可能会压榨供应商,让供应商无法真正技术创新。我们是2B的企业,拥有很多最头部的开发商客户,很幸运。

再者,从产品结构来说,中国市场的PVP游戏发达程度极高,PVP游戏比在欧美更受欢迎。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PVP为AI应用提供了需求和市场,虚拟机器人只是目前可以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未来,还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可以开发。

第三点也很重要,和第一个因素有联系,中国游戏产业的运营效率在全球处于一流水平。举个例子,中国游戏市场对玩家群体的细分,是全球做得最好的,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也有不同的开发标准,这会让游戏开发变得更有效,游戏作为一个产品本身也更加健康,更适合特定玩家。细分的另一个好处是,数据资源的结构化程度会更高,更有利于AI训练。

面对不同群体,游戏也有不同的开发标准/图源:图虫创意

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足够细分?因为我们是全球最大的“同文、同种、同时区”市场。同文很简单,就是使用同一种语言,游戏的跨语种运营是很难的,如果遇上小语种,因为市场小,运营成本很难摊薄,一些市场就只能放弃。全世界除了中文这个超级大市场,英语是另一个大市场,但英语市场并不具备后面两个特征。

同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玩家文化背景和习惯,比如美国、澳洲、印度的玩家都是用英语,但印度玩家的习惯肯定和前面两个不同,这无疑给开发和运营,以及数据的搜集运用,增加了难度。

同时区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同时在线用户的人数,而用户同时在线人数规模,对于游戏的运营效率和获得的数据质量至关重要。英语市场用户遍布北美、澳洲、北欧和印度、菲律宾,总体规模可观,但他们并非同一时区。一款游戏,可能只有中文版才会拥有最多的同时在线人数。

中国玩家偏爱对抗?

盐财经:你提到一个信息很有意思,为什么中国市场如此偏爱玩家对战的PVP游戏。难道是我们天生喜欢和他人对抗,喜欢自己人内卷?

张正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光是中国玩家,韩国玩家对PVP游戏也十分偏爱。相对来说,欧美用户则更在乎游戏的内容体验和沉浸感。

不同地区的玩家,对游戏需求也不一样/图源:图虫创意

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知名游戏,中国玩家都喜欢约上一群朋友来一起玩,玩游戏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具备了很强的社交属性。那么,这是否是因为东亚社会线下社交机会相对缺乏,而产生了一种线上社交的补偿机制?还是其他原因,暂时没有人给出结论。

是文化,还是硬科技?

盐财经:游戏是文化产业,它更是个科技产业。很多人可能低估了游戏,现在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AI硬件“一哥”英伟达就是曾经服务于游戏厂商的硬件公司。怎么看这个行业和硬科技的关系?

张正生:英伟达的老本行是视频游戏的图像渲染,这不是巧合,而是一种被忽视的必然。游戏既是文化产业,也是推动硬科技发展的“应用端产业”,它是AI重要的靶场。

2023年,英伟达应用将GeForceExperience和NVIDIA控制面板结合到一起

当前,哪些行业能够真正用到AI技术,并且AI能够带来运用于实际场景的经济价值,最终还能实现规模化和持续化?其实,屈指可数。

可以举几个例子:

一是自动驾驶,已经有特斯拉、谷歌;

二是大模型,OpenAI为代表;

三是推荐引擎,包括字节等公司。这些公司的AI应用模式,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追捧或者初步认可,产生了推动生产力发展或提升生活品质的真实价值。

另外就是虚拟领域,比如虚拟机器人,它靠着数据和算法驱动,在训练中大量运用了强化学习技术。中国和全球的游戏产业本身已经很成熟,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和产业深度去提供有效需求,支撑AI应用技术的持续研发。

任何技术都必须落地,硬科技也要有市场有效需求的支撑,有真实的商业运用场景,最终能产生现金流,它才能持续。AI也是一样。

技术,中立和普惠

盐财经:超参数的创始团队基本上都是腾讯AILab出来的,红杉和其他美元基金都投了这么多,为什么近水楼台,投遍了全球游戏上下游产业链的腾讯,却没有在你们背后的投资人团队出现呢?

张正生:我们对腾讯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创始团队在腾讯收获良多,有两点对我们影响至深。第一,是“正直”的企业价值观。第二,全球视野,正是这种视野,让我们看到了“游戏+AI”这个前沿赛道的巨大潜力。

深圳腾讯总部/图源:图虫创意

我们主动选择让公司的股权结构保持中立和开放,更纯粹地面对所有游戏行业客户。你会看到,不仅仅是腾讯(编者注:腾讯本身是游戏巨头),我们的投资者背景中基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游戏行业巨头。

好的技术在本质上是中立的,当然,更应该是普惠的。我们希望以此减少客户在合作时的顾虑,让更多的客户、更容易地信任超参数。

0 阅读: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