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中国历史有个特别邪门的规律。 每次快把这个民族折腾死的时候,骨头缝里总能长出个神级的东西,管后面几百年、上千年。 往历史里扒一扒就知道,这规律真不是瞎编的,每一次都扎在最疼的坎上,却又能长出撑得起未来的根。 就说春秋战国吧,那阵子乱成什么样了?周天子跟个摆设似的,诸侯今天打明天和,城破了就烧,粮绝了就抢,老百姓别说种地,能抱着孩子从战火里跑出去就不错。 有年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断了粮,弟子们饿得起不来,他却还在弹琴讲课——不是他心大,是他看着路边饿死的流民、被抢空的村落,知道光逃没用,得找出条能让社会稳下来的路。 他没想着当什么圣人,就是憋着股劲,把从夏商周传下来的礼和仁揉在一起,告诉人们该怎么待人、怎么治国。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可真正把这天下黏住的,还是孔子那套思想,从汉朝独尊儒术到后面两千年,不管换多少朝代,老百姓心里的“仁义礼智信”没变,这根就没断,撑着整个民族没散架。 再往后看,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比春秋战国还糟。朝代换得比翻书快,今天是晋朝明天是北魏,刚安稳两年又打仗,北方的胡人进来了,南方的世家大族把持着权力,普通人连个识字的机会都没有,有时候连汉字都快没人认得了。 就这么熬到隋朝,杨坚统一了天下,他没急着修宫殿享清福,因为他小时候在寺庙里待过,见过战乱时寺庙收留难民,孩子们冻得缩在墙角,连“家”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知道这乱世的根在哪——世家大族攥着官爵,老百姓再能干也没出路,早晚还得乱。 于是他硬顶着世家的反对,搞了三省六部制,把权力拆开来,谁也不能独大;又弄了科举,不管你是农民还是小吏,只要能考中,就能当官。 这两样东西一出来,后面唐宋元明清都照着改,一千多年里,不管皇帝多糊涂,这政治框架没塌,普通人有了盼头,天下就稳得住。你说这不是从骨头缝里长出来的神级东西?要是没这制度,说不定还得乱几百年。 到了近代更明显,那是真把民族逼到绝路了。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面英法联军、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割地赔款没完没了,老百姓连国门都没见过,就被人拿着枪欺负。有人试过洋务运动,买军舰建工厂,结果甲午一战全毁了;有人搞维新变法,想学着外国改制度,一百天就失败了。 多少人绝望啊,觉得中国要完了,可就是这时候,一群人开始找新的出路。毛泽东早年在湖南农村走了十几个县,见了太多农民没地种、没饭吃,地主收租收得比天还高,他知道中国的问题不在船坚炮利,在底层老百姓的苦没处说。 后来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没生搬硬套,而是把它跟中国的农村、农民结合起来,搞土地革命,让农民有地种,让普通人能说话。就这么着,农村包围城市,一点点把日本人打走,把国民党推翻,建立了新中国。 这一套道路和理论,不光救了当时快撑不住的中国,还让后面几十年能稳稳当当搞建设,从一穷二白到能造原子弹、能修高铁,直到现在,还在靠着这份“为人民”的根走下去。 其实哪有什么“邪门”的规律?不过是这个民族到了最苦的时候,没人认输罢了。那些所谓的“神级”东西,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孔子那样的人饿着肚子琢磨出来的,是杨坚顶着压力推出来的,是无数普通人流血牺牲试出来的。 它藏在老百姓“不想再打仗”的盼头里,藏在智者“得让天下稳下来”的执念里,越是难,越能把这些东西拧成一股劲,最后长出能管几百年的根。 这不是运气,是刻在骨子里的韧劲——再难也不放弃找出路,再苦也想着给后人留条好走的路。 只要这份韧劲还在,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坎,照样能从骨头缝里长出新的力量,撑着这个民族走下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