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见面会道具'该停了…偶像与粉丝之间需要保持适当距离"】海外新鲜事热点现场
本月6日,有消息称偶像劳动工会即将成立。前Teen Top成员方旻洙担任筹备委员长,已于去年9月向雇佣劳动部城南支厅提交了成立申报书。据悉,为审查其劳动者属性,还补充提交了附加材料。
《韩民族日报》专版文章《K-POP,在爱与逃离之间》在第6-7篇中,以"偶像的劳动"为关键词梳理了K-POP产业。读者们对于将偶像视为"劳动者"一事究竟持何种意见?又对成立"工会"的必要性有多少共鸣呢?现将读者的反馈公之于众。
第6篇:花钱买下…本命偶像的每一天、每一刻
"作为粉丝,如果能够消除你本命偶像'不必要的'劳动,你希望消除哪些?"
“所有的付费沟通平台。虽然我的本命偶像不使用这些沟通平台,但当我看到同组合其他成员不怎么在平台上沟通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钱白花了。他为什么不好好提供等价服务?",这样的自己也让我很讨厌。还有,希望所有的音源流媒体网站都消失。'榜单第一、音乐节目一位'固然好,但(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无论是歌手还是粉丝,似乎都太痛苦了。(채현)”
“其实,因为我的(本命偶像)是上一代偶像,所以对于他们不常使用"泡泡"这类服务,我并没有太多遗憾,(虽然这可能有些盲目,这也是个问题)只要他们好好活动,我就觉得庆幸和感激。说实话,对于最近新入坑粉丝们的氛围,我有时也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能够表达喜爱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这一点是积极的,但陌生和尴尬的感觉似乎依然存在。尽管只是少数偶像,但当我将他们赚取的巨额收入与自己寒酸的账户余额对比时,不知不觉间就会强加上"义务",这样的现实也让人感到苦涩。
K-POP确实成长了很多,在韩国文化艺术界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已经到了不能再称之为非主流的程度。平台变得多样化,随之而来的职业种类、活动范围也扩大了。积极的一面确实存在。
但是,以大公司为中心运作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被牺牲的某些人、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工作)过程或无法触及的距离所带来的局限、金钱上的剥削结构等等,似乎是在这个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不断思考的主题。感谢撰写这么好的系列报道。(김세인)”
“我认为,首先应该取消"粉丝签名会"中除对话、团体谈话、舞台之外的所有行为(?)。我笼统地写了"行为",这包括带着被子去要求偶像盖在身上,或者带着特定职业的服装去要求偶像假装从事该职业进行表演……这些就属于此类。
我自己也曾因看到本命偶像穿着那种服装拍的照片而感到开心,但根本上,我至今仍不明白做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想看他们那个样子吗?有必要吗?
我身边也有朋友带着像是小孩子才会用的离谱物品(俗称"粉丝见面会道具")去,还说"花了那么多钱,总得做这些吧"。看着偶像们披着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撒娇(或演戏),偶像和成员们的模样,只能用"怪异"来形容。直白地说,这和Host Bar(男公关酒吧)有什么区别呢?
由此衍生出的各种问题也很多。因在"粉丝会"上善于应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这种"演戏"算是应对)而闻名的偶像,其"粉丝会"的参与名额价格水涨船高还算好的,如果偶像没能完成粉丝带去的所有"粉丝会道具"项目,一些过度狂热的粉丝就会开始"黑"(批判该偶像的氛围)。应该禁止这种目的和意义不明的Cosplay,转而增加粉丝与歌手之间的一对一面谈时间等,这样会更好。
另外,说到不必要的劳动,还有上下班路。粉丝们自己上班通勤时,如果有人搭话或者要求你保持微笑,很多人也会先感到烦躁吧。为什么这些人就不能将心比心呢?在下车进入建筑物的那短暂瞬间,如果没有一个眼神、一次挥手致意,很容易就会流传开各种说法,从"今天状态不好"开始,到"无礼"等等。上下班路能露脸还算幸运,因为通勤时没有摇下车窗而挨骂的例子也不计其数。
虽说人的欲望无止境,但我很好奇,他们是真的想了解对方的一切才这样,还是仅仅为了粉丝自己的乐趣?无论哪种,都希望这些能消失。(히맹)”
“我完全同意。看到偶像们在舞台和广播之外,通过幕后内容、Weverse Live、From Messenger、Instagram和TikTok挑战等方式努力与粉丝沟通的样子,我很感激。但有时候,不禁会想,做到这种程度、让他们连这种行为(可能性质略有不同,比如撒娇、或者拍摄看起来像男朋友/女朋友的照片等)都要做,是作为粉丝理应接受的吗?是追星的粉丝理所当然应该享受的吗?
实际上,看这些视频时,我并没有太多感触。与其说是心潮澎湃或者对偶像的爱意满溢,不如说更觉得他们挤出时间拍摄、剪辑,真是厉害。看了报道后,感觉我的想法并非大错特错。
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健康地持续带来好的舞台和歌曲,其实对其他样子并不感兴趣。好像是因为其他粉丝在用From、看直播,所以被卷进去一起做了。想到我喜欢的偶像在进行24小时的劳动,心情就变得愧疚和不好受。或许,偶像和粉丝之间保持一点距离对双方都更好。(까미)”
“真的是看到文章标题后深有同感,所以把全文都读完了。现在不是有很多自制内容吗,比如不停的(活动)幕后、旅行、游戏、自拍视频……涌出来。看的时候是挺好的,但看多了就会想"我们家孩子们到底什么时候休息啊?"。要拍Reels、Shorts视频,还要拍摄官方账号要上传的照片、以及要放进小卡里的照片。
真的让人思绪万千!"潜在劳动时间"这个词总是在脑海里徘徊。如果要列举不必要的劳动,我觉得或许可以减少视频通话粉丝签售的次数。(为了抽选粉丝签售而购买的)大量CD也造成了环境污染。(일인극)”
第7篇:想象一个'没有劳动剥削的K-POP',想象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
"如果我成为偶像工会的一员,我想以什么议题进行斗争?"
“希望解决那些不得不时时刻刻保持美丽和愉快表情的劳动,以及表达情感的表情只能在一切都需要粉饰的舞台上展现的矛盾。(지지)”
“工会这个话题虽然沉重,但让我想起了2024年12月3日之后,曾出现在广场上的每个人(所属)的工会。当限定在"偶像工会"时,我想在"初动"这个领域发声。即使不把环境因素放在首位,我也一直在思考,用个人有限的财力去再次"排列"某个人的顺序,是否正确。(채현)”
“希望7年合约书不是"甲方"与(既非乙方也非丙方的)"丁方"的关系,而是能够作为伙伴平等书写的关系。从练习生时期开始,这种关系就已经是主从关系,在出道名义下,偶像或预备偶像甚至连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都没有。
更何况,他们从小接受训练,与社会隔绝,丧失了自立的能力。(好像有偶像说过连做饭、打扫、洗衣服都不会。)如果出名赚了大钱,或许可以一辈子雇人负责家务劳动,但如果没能获得人气,到了偶像的年纪就被赶走呢?
(借用他们的话说,如果偶像没有"商品价值"了的话?)偶像这个职业本身是畸形的,所以我想改变这种结构,为彼此至少能在情绪上或经济上不感到不安、稳定工作打下基础。希望它不像彩票那样,运气好就中大奖,否则就血本无归;希望它不是买卖梦想的生意,而是一个能够梦想的领域。(로미)”
(编者按)
这里,有一群与K-POP一起成长的人。在"本命"换了几轮的过程中,K-POP成为了撼动世界音乐市场的类型,并成长为一个可以谈及国家利益的庞大产业。未来也会如此"一片光明"吗?问号依然存在。企划公司只执着于收益,粉丝群体则因以追星为名的劳动而疲惫不堪。事件和事故也在重复发生。《K-POP,在爱与逃离之间》为了K-POP的可持续性,提出不便但必要的问题,并一同思考替代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