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苏军一狙击手潜伏在雪地里一天一夜,饿了就吃雪,终于“猎物”出现他用瞄

代天谈历史 2025-11-10 18:35:05

1939年,苏军一狙击手潜伏在雪地里一天一夜,饿了就吃雪,终于“猎物”出现他用瞄准镜瞄准,果断扣动扳机,出膛的达姆弹准确命中。狙击手不敢相信,他居然“猎杀”了令人生畏的“白死神”。 西蒙·海耶1905年出生在芬兰东南部一个普通农家,那地方冬天长得让人喘不过气,从小他就帮家里干农活,顺带学着打猎。枪杆子在他手里像长了眼睛,追兔子追鹿子,从不空手而归。青少年时期,他加入当地民兵队伍,接受基本射击训练,成绩总在队里拔尖。那些年,芬兰边境时不时有摩擦,海耶的枪法成了自家人的底气。二十多岁时,他过着平静的农夫日子,种地养牲口,偶尔修修农具。 1939年苏联大军压境,海耶二话不说应征入伍,编进步兵团,直奔科拉河一线布防。他的武器是本土改装的莫辛纳甘步枪,只配铁瞄具,没光学镜,但这不妨碍他发挥。部队里,他裹上白布伪装,挖壕隐蔽,很快就用实际战绩证明了自己。 几个月下来,芬兰指挥部记录了他的击杀数字,士兵们私下议论,这个农夫小子在雪地里像鬼魅一样。苏联那边开始注意,情报部门悬赏他的脑袋,派小组追杀,可海耶总能溜走,继续他的猎杀节奏。他的耐力来自从小练就的耐心,不抽烟不喝酒,身体状态保持得像机器。 苏芬战争打到1940年初,苏联红军损失惨重,海耶的战绩成了眼中钉。情报显示,他确认击杀超过五百人,还用冲锋枪补刀,总数破七百。苏联指挥部下令,组建专责小组清除这个威胁,选派经验狙击手执行。那些狙击手来自边防部队,熟悉寒冷环境,携带爆炸弹和光学镜,试图在雪地里反埋伏。海耶那边,芬兰部队加强警戒,但他照旧出击,选位隐蔽,一枪毙命。 苏联多次试探,炮击他的阵地,空中侦察锁定可疑点,可他总提前转移,避开陷阱。一次行动中,苏联小组推进到河谷,气温零下三十多度,他们挖坑伪装,等待机会。海耶的适应力更强,从小在雪地打猎,知道怎么融进环境,用雪掩盖呼吸痕迹。苏联士兵推进时,常被远距离撂倒,头胸中弹,士气低落。 芬兰媒体低调处理他的事迹,怕暴露位置,海耶自己也只说做了该做的。苏联加强力度,派更多人手,悬赏升到五万卢布,但海耶的技巧太实用,铁瞄具不反光,位置选得巧妙。3月6日,转折来了,海耶在前沿检查时,被一名苏联士兵发现,对方从远处开枪,用达姆弹击中他的脸部,下巴碎裂,血肉模糊。那士兵用的是爆炸弹,旨在最大化伤害,海耶倒地后,芬兰同志拖他回后方。 苏联情报以为他死了,报告击杀成功,但实际情况是海耶活了下来。芬兰军医紧急手术,取出碎片,他昏迷了好几天。战争背景是苏联想吞并芬兰,芬兰人口少装备差,但地形和冬天成了天然屏障,零下四十度让坦克士兵都吃不消。海耶的案例突出狙击在这种战局中的作用,苏联后来调整战术,学他的隐蔽法,但耐力跟不上。 海耶醒来时,战争已近尾声,3月13日芬兰签停战协议,割让部分土地给苏联。他获中尉军衔,伤愈后退役回家,脸部留疤,但没耽误农活。战后芬兰重建,海耶回乡务农,偶尔参加射击比赛,指导年轻人枪法。 他的回忆录九十年代公开,记录每天战绩细节,强调练习和耐心的重要性。博物馆展出他的步枪,缠白布的那把,铭牌标五百多杀敌。苏联官方不承认他的数字高,但士兵间流传故事,俄罗斯解体后档案佐证部分事实。海耶晚年进养老院,2002年去世,九十六岁高龄。芬兰视他为英雄,每年冬战纪念他成焦点。

0 阅读:198

猜你喜欢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