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发连续发射,始终保持精度,中国能否首先实现电磁炮上舰? 最近印度媒体《欧亚时报》报道,中国电磁炮完成了120发高精度的连续发射。报道称,该系统采用电磁力发射技术,弹丸速度达到了7马赫,射程超过150公里,且在连续发射之后,炮管仍保持完好。 电磁轨道炮通过电磁力加速弹丸至高超音速,其核心的优势在于无需火药,通过电磁线圈产生推力,显著降低后坐力并提升精度。要知道,在2021年,美国曾经放弃了电磁炮项目的开发;通用原子公司旗下的电磁系统公司刚刚重新恢复多用途电磁炮系统研究。日本在2025年9月才宣告完成了舰载电磁炮的首次试射,而中国已经实现连续发射120发的实战化突破。 其实,印媒提供的算不上是什么新闻,因为早在2018年2月份,中国就在072型“海洋山”号登陆舰上的舰首部分安置过一门试验型的电磁炮,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军舰上试验电磁炮的国家。而实现连续120次高精度发射应该是在2023年的事情。 外媒分析认为,中国电磁炮初速达到每秒2000米,射程超过150公里,而且还配备了北斗制导系统,误差可以控制在几米以内。相比之下,传统的防空导弹的制导精度通常在几十米级。中国电磁炮系统还采用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能够分析10万组数据并自动修整误差,在连续发射120次过程当中一直保持高精度,远超传统化学能火炮1000到1500次的寿命标准。 电磁炮单次发射的成本仅仅是几万美元,远低于传统防空导弹,而且具备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潜力。连续发射保持高精度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化意义。像055型驱逐舰装备的130毫米舰炮,最大的射速是每分钟40发,它还采用了双路供弹装置和自动装弹系统,所以才可以实现快速连续的射击。 正在研制当中的电磁炮基本上技术已经达到中国驱逐舰舰炮的实战化门槛了。在进一步优化之后,应该可以搭载055型驱逐舰等平台;如果进展顺利,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首个电磁炮装上军舰的国家。






